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亲子篇

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亲子篇

《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亲子篇》以时间为纵轴,考查了农民兄弟成长、成熟、成家、育子等一系列人生课题,以案例集的形式再现了农村生活场景。“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丛书以时间为线,依次针对农民兄弟成长、成熟、成家、育儿等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的形式,与农民兄弟拉家常,为广大农民兄弟排忧解难。 《亲子篇》由“事例描述”、“过来人支招”、“心理师和你聊”三部分组成。“事例描述”中主要列举了为人父母、养育子女过程容易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案例,“过来人支招”则再现了农民兄弟独自处理问题的经验,“心理师和你聊”则从心理师的专业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易学的方式给予农民兄弟细緻入微帮助

基本介绍

书名: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亲子篇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页数:151页开本:16定价:26.00作者:段鑫星 鹿欣纯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7030325044, 9787030325044品牌:科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亲子篇》适合广大农民朋友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妈妈阅读,也适合农村地方干部、农村问题研究人士参阅。

作者简介

段鑫星 ,着名心理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心理谘询师培训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2-006),曾获全国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媒体推荐

人们总是觉得农民亲近大自然,应该不会有什幺心理健康问题,但令人吃惊的是,有调查显示,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5倍,我国90%的自杀事件发生在农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逐渐面临着同都市人群一样的生活压力,在其相对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下,各种积压的情绪却得不到及时排解宣洩。都市人有了心理问题可以去心理谘询机构,可农民的不良情绪的出口在哪里? 所幸的是,新农村建设当中出现的留守儿童、农民工、隔代抚养等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全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对我们而言,能有机会为农村朋友写点实用、易学、易懂的心理调节书,是一件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的事情。 ——林崇德 全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师範大学终身教授

图书目录

丛书序(林崇德) 自序:农家人眼亮心明 第一章 初为人母担忧多 当孩子总想“自己来”时 不愿在家的孩子 黏人的人不吃饭的宝宝 孩子胆小怎幺办 总要引人注意的孩子 宝宝的第一反抗期 不愿父母出差的孩子 爷爷奶奶心头肉 爱动手的孩子 第二章 吾家有宝初长成 害怕入学的孩子 女儿不愿跟着我 溺爱中的孩子 孩子是“别人家的”好 自尊心强的孩子 离家出走的孩子 皮鞭下的孩子 望子成龙家长 孩子不是“垃圾桶” 儿子成为“小财迷”怎幺办 学习为了谁 正视残缺的爱 第三章 青春岁月烦事多 孩子叛逆怎幺办 与网路交朋友 初恋时他们不懂爱情 孩子早恋怎幺办 早早辍学的孩子 孩子厌学怎幺办 高三要不要陪读 养不起的大学生 单亲家庭的悲哀 我愿是男儿 为他人作嫁衣 赚钱的工具 想父母不愿说 第四章 父母年老有所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儿子不孝怎幺办 养娘没有生娘亲 再婚父母谁来养 操劳一生难安心 晚年丧子生活苦 忙完儿子忙孙子 偏心父母养老难 久病床前无孝子 精神赡养也重要 “倒插门”的儿子 儿子入赘母亲遭罪?

序言

前些日子,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杂誌社执行社长黄亮给我送来10期《农家书屋》杂誌,读后颇感亲切。这本反映中国农村时事生活的月刊是“农家书屋”工程的配套杂誌,该工程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解决广大农民民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而发起的,说明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兄弟的民生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意义非常重大。而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段鑫星教授编着的这套“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由小、中、大学开始,逐步推向全社会,成绩是显着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身心更健康。农民有没有心理健康问题?农村要不要适当开展提高心理素质的活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新农村心理健康读本”就是很好的探索。我认真审阅了这套读本,认为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这套丛书是我国第一套针对农民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集,具有开创性,也对农村问题工作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是书中所採用的案例真实、鲜活,内容丰富。这些案例都是段鑫星教授及其学生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有的源自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同学们的自述,有的是同学们利用担任大学生村官的机会,深入农村一线,在田间地头徵集而来。全部收集、整理工作耗时两年多。 三是丛书内容兼顾理论与实践。一方面以科学研究的结果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非常贴近农民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针对性强。 心理健康教育到底如何深入开展?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和谐和心理和谐”的关係,为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为此,我于2007年在自己主编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杂誌上发表了《“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一文,提出心理和谐要求我们关注中国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几大关係,其中就包括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体与软体、中国与外国等一系列关係处理问题,也特别提到心理学工作者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关注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农村的留守/流动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 段鑫星教授的这套丛书,在年龄主线方面,涵盖了农民兄弟成长、成熟、成家、育子等一系列人生课题;在心理问题的类别方面,对农民的职业发展、爱情心理、情绪和人际关係管理、亲子关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一名专业心理学工作者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的又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应该值得表彰和推广。我恳切地希望各级领导部门能够重视,更盼望广大农村读者能够喜欢。 是为序。 2012年3月10日 于北京师範大学

本文由'首之南'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