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兰州南关清真大寺

兰州南关清真大寺

兰州南关清真大寺,位于兰州市繁华市区南关什字南侧的酒泉路中段西侧,原南城门与拱兰门(南稍门)之间,故又称拱南门清真大寺或南稍门大寺。

据有关地方史料和原寺珍藏石碑记载,南关大寺是明清以来兰州最着名的六大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兰州南关清真大寺地理位置:兰州市繁华市区南关什字南侧的酒泉路中段西侧始建于:1368—1398年邮编:730030

清真寺历史及布局

据有关地方史料和原寺珍藏石碑记载,南关大寺是明清以来兰州最着名的六大清真寺之一,始建于1368—1398年(明洪武年间)。
1376年(明洪武九年)南稍门大户马家先祖,由江苏南京大柳树巷随明肃王朱模来兰定居后,倡导集资修建了该寺。1436一1449年(明英宗正统年间)增加南稍门城廓后,该寺迁移到南稍门内西北隅的孝文街(酒泉街)。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南关大寺再次移址重建到现址。1920年(民国九年)仲夏西海固等地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兰州,南关大寺许多建筑被压裂,南稍门回胞曾集资修葺。
原南关大寺,坐西面东,前后分二院,占地面积约6亩,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採用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依次有牌楼、亭殿等建筑,布局紧凑和谐,气势庄严肃穆。牌楼梯立大街,面阔7间,高3层,系砖木结构;第一层前沿为5开间木栏门,第二层由平行的两卷棚相衔构成,第三层为5间卷棚顶,绿琉璃瓦当,砖雕脊头,飞檐斗拱,起脊卧阁,据下是有一块由陕甘总督松筠于1809年(嘉庆四年)三月题赠的“生活”二字的巨幅竖匾。木栅门南北为砖雕国门。前院南北两侧为寺师傅住室,正中为沖天而立的三层人挂式省心接,碧瓦红柱,经文汉文楹联匾额点缀其上,古朴典雅,其中清陕甘总督那彦成,杨昌睿亲笔题赠的“道冠古今”和“开天古教”的巨匾更是引人注目。中院西月台上为雄伟的礼拜大殿,两侧顶柱挂有对联:“欲溯大源,举足莫向他处去;思归正道,收心且人此门来”。横额:“引人入胜”。大殿由前殿、中殿和窑殿三部组成。前殿面阔3间、中殿为5间、窑殿为3间,即“明三陪五”式建筑,前后殿各为卷棚呈华盖屋顶,中殿为重檐卷棚顶,层次清楚,错落有致,配以大琉璃瓦脊头。整个大殿与省心楼、牌楼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大殿面积为500平方米,殿内四壁雕刻有各类“都哇”、讚词和《古兰经》选段,显示了浓郁的伊斯兰文化特色。大殿前依次悬挂着明清以来,历代经师、军政要员题赠的匾额、对联,其中有马福样题赠的“敬教劝学”,马安良的“莫名其奥”、白崇禧的“兴教建国”、来子文的“结性演真”、戴季陶的“天德浩森”巨额横匾。中院北房为阿文国小,即“圣渝厅”所在地,南为董事会办公室及储藏室。后院为阿文大学,开学阿訇(教长)住室及水房所在地。1958年这座大寺被关闭并拆毁。
1982年,兰州市政府下达档案决定恢复该寺。南关坊近500户穆斯林面对一片废墟,决心在原址上重建大寺。在广大穆斯林齐心协力的募捐中,共集资38万元,于1988年4月,南关大寺大殿工程破土动工,到1989年10月顺利竣工。
新建的礼拜大殿楼採用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仿耶路撒冷绿圆顶圣岩寺式样。大殿楼高37米,分为四层。大殿由12根钢筋混凝土顶柱和24根横樑浇铸成可抗八级以下地震的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056平方米,其主体礼拜殿面积为400平方米。
清真寺坐西朝东,步入专门,雄伟的绿圆顶大殿赫然在目,建筑物层次分明,绿白相间的色调清新明快。迎面高3米宽5米的八字形屏墙的南北两侧是步入二楼大殿的台阶。一楼为夺管会,阿訇讲经室及阅览室、大展厅、会客厅等场所。上了二楼平台,正对着礼拜大殿正门——铝合金茶色玻璃双扇大门,门楣悬有“道阐天方”的绿底黄字大匾一块,两旁饰有黄底绿字对联“行恕行慈端赖真主;求护求救惟依圣人”。人大殿,迎面为黄色金属条及绿色塑胶板装饰的“米哈拉布”,正中有经文书写的“安拉至大”的经文嘟哇。大殿正西高悬三块阿文大匾一块织有“克尔白”圣寺的挂毯。正南、正北各设边门及窗户。殿内木製地板覆盖有绿地毯,上面铺着九行纯毛蓝色拜毯,高贵素雅。在殿内可仰望到第三层礼拜殿及大殿的圆球形内顶。穹顶高深,一片洁白。二楼正方大殿面积为225平方米,后又已不适应众穆斯林聚礼会拜之需求,故于1993年5月开始二层大殿扩建工程,任务是将二层平台用茶色玻璃和透明绿塑胶板棚起。改建后的大殿面积为700平方米,可容近千人礼拜。三层礼拜殿面积为165平方米,可供200人礼拜,内设大门一面、窗户七处。因三楼与四层大殿层顶相衔接,故呈圆柱体形,从三楼平台远眺,周围景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恰。四层绿圆顶为珠状空心体,座落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12根白色顶柱上,球体直径为15米,表面为绿瓷砖覆盖。高1.5米的不鏽钢月牙造型,挺立在顶端颈柱上,高耸云端。大殿楼背有二幢二层小楼,为水塘、满拉宿舍楼。楼西为宽21米的空地及后门。清真寺拟定于1994年修建新设计寺大门及铺店,初步预算数十万元(含世界伊盟赠款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
2007年底竣工的礼拜大殿楼,採取水泥钢架结构,总面积3000平方米。大殿楼高31.5米,由21根立柱和25根井字模梁浇铸的框架构成,楼顶为一脊两坡双卷棚,飞檐斗拱,绿琉璃瓦当盖顶。楼檐门楣配以经文书法及图案,二、三层为礼拜大殿,面阔五开间,外墙为玻璃面,宽敞明亮,可容纳约1 200人同时礼拜。殿楼北翼五层楼为教室、会议室、阿訇住室和办公室。整个楼体气势恢弘,色泽淡雅,巍峨壮观。

人才培养

南关寺属“养正义学”历经沧桑,演变为现今“清华国小”。受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南关寺在历史上曾一度是兰州地区伊斯兰经堂教育和汉学教育的中心,培养出许多驰誉西北的着名阿訇和汉学大家。乾隆后期马氏大阿訇。南关坊教胞中曾涌现出一批大阿訇和优秀人物。马五太爷、以亥亚阿訇即“胎里会太爷”马一龙阿訇、马津汉太爷,此后相继有陈廉、马兴、马义、马忠、杨森、杨润霖、鲜基聘等一批着名阿訇。
南关大寺、人才辈出,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德高望重、博才多学的马全恩
阿訇、马自新阿訇、马铣阿訇、马仲麟阿訇、马子星阿訇、马玉山阿訇。
1982年南关大寺重建后,马玉山阿訇、韩仰天阿訇、马明智阿訇、马明邦阿訇、马友良阿訇、马楠林阿訇、马维兵阿訇、写光月阿訇、先后担任了教长。
马连贵、马子义、马耀文担任寺管会主任。
多年来,南关大寺回响党和政府的号召,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爱国爱教、和谐团结,积极开展“四个维护”和“五好清真寺”活动、创办阿语学校、加强友好往来、开展扶贫帮困等活动,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出了可喜的步子,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曾多次被省市区授予先进称号。

本文由'一只昌黎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