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丹参(中药)

丹参(中药)

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丹参别称:红根、大红袍、血参根: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科:鼠尾草属:丹参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採收时间:春、秋二季採挖用量:10~15g毒性无毒贮藏:置乾燥处

入药部位

植物的根。

性味

味苦,微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主治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相关配伍

1、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落胎下血:丹参十二两,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金方》)
2、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圣惠方》)
3、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炮製

採集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
炮製方法
1、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乾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取出放凉。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複叶,小叶3~5片。顶端小叶片较侧生叶片大,小叶片卵圆形。轮伞花序项生兼腋生,花唇形,蓝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较上唇短。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鉴别

药材性状

1、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l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鬆,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鬆,有裂隙或略平整而緻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2、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饮片性状

1、丹参: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緻密,有的呈角质样,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2、酒丹参:形如丹参片,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2、《本经》: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3、《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本文由'若山小姐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