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群体

群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不同个体按某种特徵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往往通过群体活动达到参加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成员的目的并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亲情、友情、关心和支持

基本介绍

中文:群体外文名:group套用学科心理套用範围:社会心理学

定义

日常生活中,同一个电影院中的观众、同一架飞机上的乘客构成一个群体吗?群体是否就是一群具有共同目标且一致遵守的个体?社会心理学家正是在思考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些基本特徵后对群体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肖(Shaw,1981)认为,群体由两个或更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体所组成。他指出,所有的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徵,即群体成员间有着彼此的互动,而且群体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例如,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提供信息或者实现统一的目标等。可见,按照肖的定义,同一电影院的观众、同一架飞机的乘客仅能说是一个集合体,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互动的群体。
贝克(Back,1977)认为,对群体概念理解关键是它的所有成员彼此之间必须有一种可观察到的和有意义的联繫方式;个体间的互动使人们成为一个群体,并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群体是所有上述含义或是具有更多含义的一种混合体。还有人(N. Dasgupta,M. R. Banji&R.P. Abelson,1999;B. Lickel,et a1.,2000)认为群体是一群以某种方式紧密相连的人。巴伦等人(2003)认为群体是通过某种纽带联繫在一起,并具有不同程度内聚力的一群人。

群体特徵

儘管群体之间在类型大小性质、规模等方面千差万别,但所有群体都有下面几个特徵:
首先,各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群体目标与利益。任何一个群体必须具有群体目标(group aim),群体内有相互协作与配合的组织保证,群体内每一个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并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做出自己的努力。通常,群体的目标是单个个体无法独自实现的。
其次,各个成员都具有群体意识( group consciousness)。群体中每个成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群体的一员,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并与他们相互影响,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係与情感,群体成员之间经常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建立积极的社会认同,有利于形成一体化的自我感觉。几个人或更多人集合在一起,若彼此在心理上没有多大联繫,那幺这几个人就称不上是群体,只能把这几个人说成是一堆人或一群人。
再次,各成员之间能够密切协作和配合:即群体内部要有群体分工,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群体内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即群体分工(group devision)。例如,一个公司群体有董事长、总经理、供销、技术、宣传等分工,做到各司其职。
最后,群体要满足各成员的归属感需要。这是个体自觉归属于所属群体的一种情感,在心理上有依存关係和共同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的目标为準则,进行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群体的作用方式

群体究竟怎样影响其成员的?这涉及群体的作用方式。我们从群体本身的角色、地位、规範及凝聚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群体角色

这主要指群体内的职能差异。在一个群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做同样的事情,起着相同的作用;而是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角色是如何获得的,人们都倾向于使之内化,并把所扮演的角色与自我概念相联繫,无论他或她是否在该群体内,都会在行为中体现角色的期望和特徵。

群体地位

它主要指群体中的位置等级。在一个学校中,当校长走进教室,学生都会起立,直到他入座,学生才坐下。为什幺会这样?其中一个解释就是群体中存在着地位差异。地位不同,他们的权利也不相同。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往往对它极其敏感,拥有较高地位就意味着拥有更多权利。主张进化论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生存和繁衍上,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更容易获得食物或配偶。简言之;地位实际上是群体给成员的一种奖励,也是群体影响的一种表现

群体规範

群体对个体施加影响的第三个因素是群体规範,这些规範告诉成员如何行事。遵守这些规範往往是获得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其他利益的必要条件

群体凝聚力

凝聚力不同,群体对成员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力也不相同。凝聚力高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更大
总之,群体的角色、地位、规範和凝聚力四个要素一起发挥作用,共同决定了群体成员的各种心理与行为。

群体的类型

群体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群体的性质、结构、作用和活动方式各不相同。根据群体的目的、联繫的机制、影响群体成员的方式、群体成员问的交往特点等,可以对群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根据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这种划分最早由心理学家梅约(E. Mayo,1931)在霍桑实验中提出。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指根据成员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档案而建立的群体。正式群体结构明确,它们规定好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明确提出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并具有良好的群体规範,有清晰的信息沟通路线和权力控制机制,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有详细的规定。政府企业工厂、学校班级都是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是指那些无正式规定的、自发形成的、成员的地位和角色以及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也无固定编制的群体,它主要用于满足人们某种生活需要,并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即以个人的好感为基础。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某种利益或观点的一致性;二是由于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三是由于有相似的生活经历背景,如集邮爱好者、自发的钓鱼队、旅游同伴、同学会同乡会等。由于非正式群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所以有着较强的内聚力和对成员的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在正式群体中总会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群体(陈景春,2002),非正式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式群体,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非正式群体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就史能促进止瓦群体的巩固。当正式群体的目标和规範与其成员的个人需要不一致时,两个群体就会发生冲突,成为正式群体发挥作用的障碍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的规模和沟通方式,可把群体分为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这样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因为群体的大小是相对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群体大小规模的划分是有标準的,即群体成员是否处于面对面的联繫和接触情境中。
大型群体(large group)指群体成员人数众多以间接方式取得联繫的群体,如通过群体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层组织机构等,使成员建立间接的联繫。大型群体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群体。如可分为乡镇、街道、居民村等群体;也可分为社会职业群体或人口群体等;还可以分为政治群体、工作群体、娱乐群体等。这些大型群体没有直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都可以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专门研究对象,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小型群体(small group)指相对稳定、人数不多、为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的、各个成员直接接触的联合体。它有共同的目标,全体成员为此目标做共同努力。小型群体成员问相互熟悉,往往面对面交往沟通,心理感受也较明显。其规模不能少于2人,但一般也不超过30人。夫妻家庭、亲戚和小组、班级等都可以视为小型群体。一个人可以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也可以同时作为几个小型群体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愿望与需要与他人直接交往。在人数较多的小群体中,由于各种原因,某些人的交往活动较多,沟通较频繁,交往更加带有亲密的性质,可以称为“小集团”。“小集团”人数不多,一般为2-7人。“小集团”可能是一个正式群体也可能是非正式群体,同时还属于某个小群体。小型群体历来是社会心理学家很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如奥尔波特、梅约、勒温、谢里夫、里帕等都曾对小群体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

按照群体成员对于该群体的心理嚮往程度,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成员群体又称隶属群体,是指个体为其正式成员的群体,如个人所球队、小组、班级、学校、学区等。所谓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是指个体自觉接受其规範和準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行为的群体,是人们心仪的群体,它的价值和规範体系常常是个人的目标或标準。也称为榜样群体,如先进班级、优秀球队等。参照群体对于群体成员可能有积极影响,也可能有消极影响。在一个人的心目中,常常会出现两个或更多的参照群体。如果这些参照群体的规範、準则及目标是一致的,那幺,对个体会起到增强行为动机的作用,以及良好的示範作用;反之,则会引起个体内心的动机冲突和斗争。
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表现出越轨行为或犯罪行为,原因就是他们把犯罪团伙当做自己的参照群体,将他们的行为规範和準则当做自己的行为标準。因此,人们要加强对参照群体的研究,以便探明个人内心的参照群体,使正确健康的群体规範转化为个人的行为标準。

彼得罗夫斯基的分类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其着作《集体的社会心理学》(卢盛忠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中,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联繫的密切程度,把群体分为鬆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鬆散群体(loose group)指成员问的关係并不以共同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价值为中介的共同体。许多情况下,鬆散群体中根本没有共同活动。例如,飞机上的乘客、音乐厅的听众、宾馆中的房客、旅途中的游伴等,都属于鬆散群体之列。
联合群体(joint group)或合作群体是指通过共同活动,而逐渐凝聚成为有组织的集合体,建立起成员之间带有各种情绪色彩的人际关係的群体。各个成员认识到彼此都属于同一个社会共同体,群体内部互相吸引日益明显。在这样的群体中,情绪等心理关係占主导地位。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联合群体或合作群体似乎是鬆散群体与集体之间的过渡群体。
集体(collective)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间的关係是以有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群体活动内容为中介的群体。这就是说,集体成员不仅认识到群体活动对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而且还认识到其对整个社会的意义。一般地,真正的集体应兼顾个人、集体和整个社会的利益。

本文由'是宏伟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