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张山洼

张山洼

张山洼位于济宁市长沟镇张山村南,是济宁市原生态的历史遗存富集区。

基本介绍

中文:张山洼称号:济宁市原生态的历史遗存富集区所属地区:长沟镇位置:济宁市长沟镇张山村南
7300年前,张山洼怀揣着一座古老的小村庄,背靠着彭祖、果老山,安祥地晒着太阳。村庄的石房茅舍都是半地穴式的,冬暖夏凉。茅檐下,挂着磨製的精美的石刀、蚌镰,光滑锐利的石斧静静地躺在地上,泛着青光。房前窗下,纺线织布的石轮纺车还在咕噜咕噜地转着,那是头带骨簪的女人们在纺织,有的还拿着骨锥、骨针在缝补衣服呢。村中央有一口古老的井,井旁几个女人带着孩子,在用泥质的红陶双身壶打水,孩子们或捧着豆(一种东西的器皿)、或提着罐,在帮着运水。 村外的田地里男人们拿着石刀、操着骨耜在劳作,黝黑的皮肤闪着健壮的光泽。 远处的荒野丛林里,不时传来男人们兴奋的叫喊声,雄浑而劲尖。他们手持石匕,手握石镞,原来正在围猎一头梅花鹿…… 村西,有一很大的柏树林,苍苍莽莽,那里是村里人的灵魂寄託所。坟高冢耸,比肩而邻。那时,流行瓦棺葬,墓穴东西向,人皆枕东蹬西,大概是东为日出之地,希望亡灵能早日轮迴吧,与我们现在的墓穴走向大为不同。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着生,忙着死,过着艰辛而原始生活。 星转斗移,日月如梭。张山洼怀里的先民们在风风雨雨的几千年中,传承和发展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又迎来了商周时期他们的生活和生产,也浸满了商周文化的乳汁。祖先们用的蚌刀石镰换成了青鼎铜镞,他们也学会了在龟甲卜骨(牛肩胛骨)上刻甲骨文来卜吉凶,求祥泰。“夏商周断代工程”在这里毫髮毕现,熠熠生辉。 后来呢,后来秦并六国,天下合一。接着高祖刘邦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君临天下,大汉一统。张山洼一带才扫残垣断壁,清乱石碎瓦。取石垒房,耕田稼穑,牧牛打渔,安居乐业,人烟渐盛,文化复兴。从张山到三韩,村接庄拥,鸡犬相闻,生前结邻聚居,死后择风水宝地而眠。至今尚有张山汉墓群、南韩汉墓群横榻于地下。 后记:1999~2000年,济宁市考古研究室和任城区文物管理所对张山洼遗址进行两次发掘,概况如下: 一、张山洼遗址系多元複合的文化遗址,跨时长,文化积澱丰富。上有一万年前的细石器文化和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中历商周至战国,下达秦汉而明清。 二、细石器文化距今约一万年,张山洼细石器文化文物有:长角形石镞,呈棕红色保存完整,上尖下凹,製作工艺十分独特,是用硬物辗压挤制而成。非常精緻锋利,为细石器文化时期的实物精品。 三、北辛文化出土文物有:北辛文化水井一口,井内有泥质红陶双身壶等。陶器有鬲、豆、簋、罐;骨器有骨锥、骨匕、骨簪、骨镞、骨耜;石器有细石器、石镞、石镰、石轮纺车及蚌刀。流行竖穴瓦棺葬。 四、商周文化出土文物有:甑、罐、骨簪、卜骨,铜镞等。卜骨、龟甲十分完整,上刻有甲骨文,为济宁市首次发现,全国也十分罕见。为商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五、战国时代出土文物有:石椁墓、瓦棺葬。石椁墓为长方形,东西向,为典型的战国时代墓葬形制。 六、汉代房址:房址一座呈长方形,两座近方形,毛石垒砌,室内有石片、陶盆、纺轮、五铢钱等,估计为瓦顶建筑。其中最大的一座为长方形,坐北向南,面积约22平方米。这种房址在山东地区较为少见,对研究汉代村落布局及建筑风格有重要意义。 张山洼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内涵丰富,为细石器文化、商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在对张山洼遗址的发掘,只是冰山之一角,若对其进行全面发掘,说不定会有更令人激动的发现。

本文由'刚采露'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