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从属需要

从属需要

从属需要是寻找和保持人际关係的基本动机。

基本介绍

中文:从属需要套用学科心理套用範围社会心理学

概述

从属需要是指个体与他人建立友谊、进行亲密交往、和个体进行社会化的要求。

从属需要的影响因素

除了个体在交往动机上差异外,特定环境也可以激起一种暂时的从属需要的状态

行为

从属需要相对较高的个体,他们的行为特点有,写更多的信,打更多的市内电话经常开怀大笑并且与他人保持较近的身体接触,儘量避免对下属员工作出消极的评价,渴望每周有更多的约会并且更喜欢在关係中投入情感,更愿意表达渴望毕业后就结婚,较少对下属员工表现出反社会和消极的行为,较少独处,更乐意被其他人评价为受欢迎的、淳朴的和热心的人

环境

有时,外在的一些事件引起从属需要。报纸和电视剧经常描述一些情境,在一些不平常的事件中互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并进行了友善的交往。这种例子既有自然灾害(洪水、地震森林火灾也有公众事件。我们寻求处于同一环境的他人,而且这样做是非有益的:人类具有强烈的交往动机,而且交往也是一种回报。

测量方法

已经有两种方法试图把从属需要作为一个特质进行测量,而且他们看起来涉及了需要的某些不同方面。

自陈法( self-report)

直接问及一些与交往相关的愿望和活动,触及了交往的外显动机。

投射法( projective)

包括了一些模稜两可的图片,要求被试解释图片的内容,这种方法含有较少意识需要,触及了交往的内隐动机。
研究发现在外显测量上得分高的大学生非常具有社会性,而且他们交往面也很广,然而那些在内隐测量上得分较高的学生则倾向于在涉及亲密关係的两人环境中交往。由此可见,外显交往动机导致了社会环境中的交往,而内隐交往动机导致了亲密人际环境中的交往。

影响

当我们的从属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会导致负情绪、产生一种失去控制的感觉以及归属感的缺失。也有研究表明当归属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会适合管理社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变得更为敏感就像身体饥饿增加我们对食物线索的敏感性一样,社会饥饿也会增加我们对于社会线索的敏感性。

本文由'竭迪'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