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王建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7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套用物理系,199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获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曾获德国A.V. Humboldt基金,在Tuebingen大学、京都大学、以色列Tel Aviv大学工作,访问过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家。目前,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 1) 暗物质吸积与巨型黑洞的形成;

基本介绍

中文:王建民国籍:中国职业:研究所研究员毕业院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个人简介

1987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套用物理系,199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获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画",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曾获德国A.V. Humboldt基金,在Tuebingen大学、京都大学、以色列Tel Aviv大学工作,访问过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家。目前,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 1) 暗物质吸积与巨型黑洞的形成; 2) 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结构和演化; 3) 巨型黑洞活动的反馈和与星系形成; 4) 基于海量大样本数据研究黑洞演化及其宇宙学效应等领域。

王建民王建民

个人贡献

对黑洞高吸积率过程有重要贡献,发现了光学厚ADAF的自相似结构;详细计算了slim盘的垂直结构和辐射谱;极端slim盘的冕结构和辐射谱以及磁重联机制,发现了出射谱的一些新特徵。预言了光学薄ADAF物质团抛射的可观测特徵,即非热辐射的爆发和高能複合发射线,得到Chandra和XMM同时性观测的初步证实。详细计算了黑洞视界附近喷流中发射线轮廓,可用于确定喷流的速度分布和黑洞自转角动量。提出了类星体中巨型黑洞质量增长与金属丰度的关係。研究了blazar吸积率序列,发现了BL Lac天体的能谱分布(SED)与吸积率的相关。研究了MCG-6-30-15宽铁Ka线中附加发射线性质,指出它起源于黑洞视界附近物质抛射。研究了尘埃环的非热辐射和尘埃环的演化效应并预言了GeV辐射。揭示了Seyfert星系中巨型黑洞活动对核周区域的恆星形成的反馈效应.系统研究了巨型黑洞的自转和间歇式活动及其宇宙学演化,发现了它们对高红移宇宙恆星形成率的反馈作用,从观测上指明了黑洞吸积重子物质的辐射寿命短于黑洞质量按指数增长的时间,暗示了种子黑洞吸积暗物质的可能性.

本文由'关若薇'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