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釜底抽薪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釜底抽薪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釜底抽薪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主治口炎,虚火者。症见口色淡红,满口白斑微点,轻度溃烂,显露裂纹,夜间潮热,不渴,便溏尿数,舌质红无苔,脉虚。

基本介绍

出处:《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吴茱萸、胡黄连、大黄、生南星主治:口炎,虚火者

组成

吴茱萸15g,胡黄连9g,大黄9g,生南星15g。

用法用量

上为极细末。外用,一岁以下每次3g,一岁以上每次6g,用醋调,涂两足心。

主治

口炎,虚火者。

运用

1.本方以口色淡红,满口白斑微点,轻度溃烂,显露裂纹,夜间潮热,不渴,便溏尿数,舌质红无苔,脉虚为诊断要点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釜底抽薪散,吴茱萸15g,胡黄连9g,大黄9g,生南星15g。共研为极细末,外用。一岁以下,每次用3g,一岁以上每次用6g。用醋调,涂两足心。”
方论选录:
1.《未病斋医述》:“吴萸子三钱,胡黄连二钱,川大黄一钱半,胆南星一钱。上药研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将釜底抽薪散以陈醋调和膏状,涂于两足心,以纱布包裹,24小时后,将纱布取下即愈。剂量为:2-5岁儿童每次用药二钱,5〜10岁为四钱,15岁以上均用五钱,对于个别症状严重者,可连敷2—3次。”
2.《针灸治疗损形损容疾病》:“吴某,男,3岁。1989年3月5日初诊。近半年来,口疮反覆发作,5日前发热继则口舌破碎,舌失、舌底及咽部均见黄白色浅表溃疡牙龈红肿。因灼痛而不愿进食,烦燥啼哭,大便乾结,小溲黄赤。用抗生素等热退而口疮加重,舌边、尖、底部见有6〜7枚黄白色溃疡,小的如粟米,大的似黄豆,舌质红,舌苔黄。以釜底抽薪散敷涌泉穴,夜间即能安睡。次日病情明显减轻,开始进食。续用此法敷涌泉穴2次,即告痊癒。”

本文由'桐冬荷'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