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谢士章

谢士章

谢士章(1581-1637):字含之、与苏,号石渠,明朝诗人、书画家,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杨依村,江西宁都知县陈时言是贵州省普安州的举人,收为养子,因名陈士章。在贵州成长,万曆丙辰 (1616)进士。历任知府、广东副使、云南临沅道右参政(从三品)。作《谢石渠先生诗集》。

基本介绍

本名:谢士章字号:含之、与苏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杨依村出生时间:1581去世时间:1673主要作品:《谢石渠先生诗集》

人物简介

万曆四十年(1612)考中举人。万曆丙辰 (1616年),以籍隶普安陈姓考中进士,登第并对养父母尽孝对陈氏兄弟尽责后,疏陈情奏请複姓谢。
历任广东增城知县、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添注主事、广东清吏署郎中主事、云南楚雄府知府、重庆府知府、广东副使、云南临沅道右参政(从三品)。
谢士章为官颇有作为、亦有善政,虽累官参政,却不汲汲于功名利禄,性嗜山水,安于淡泊,耽于吟咏。故清陈田谓其诗“恬静之意,清俊之篇,不亚君采诗”。他豁达明敏,治尚宽简。增城知县任上,有巨盗骆臣八等为害乡里,士章以计擒获。每到一任,即兴学修仓,置田捐设会讲,修城隍寺庙。他的得意门生陈子明,是明末清初江南鼎鼎有名岭南才子。

家属

妻妾子女

据《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载:“妻唐氏,贵阳人,诰封淑人,生于万曆十一年(1583)癸未九月二十六日,殁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正月三日午时。葬仁义乡陂阳里高屋上蟠龙形乾山巽向,傍祖源。子一,谢复麟;女二,长适邹克瑁,次适甘士兰(江西人,清乾隆时为揭阳县幕宾,死葬于西城外,甘公池以甘公墓得名)。”
“副室熊氏,子谢复骥;女一,适贵州同科进士马士英三子。”他的儿女亲家马士英,还是同科进士。“副室凤氏,生于万曆二十七年(1599)已亥九月七日酉时,殁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正月九日申时,葬安福乡三十二都七里村,子谢复骏。”
关于谢士章的儿子,据《宁都直隶州志》载“谢家麟,士章豚子,授翰林待诏(正六品)。”“谢家骥,士章次子,广东操捕都司。谢复秀,士章从子,淮安府游击。”
《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载:“复麟(与苏长子),字伯祥,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正月授翰林院待诏,清顺治二年(1645)乙酉补选本省丰城县教谕,万曆四十二年(1614)甲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生。妻蔡氏,子二,如阜、如月;女适匡输村赤生公长孙。副室蓝氏,子三,如山、如冈、如川;女一。”“复骥,字仲清,官广东都司,妻罗氏,子如鸿。”“复骏,字季良,内阁中书,生于天启二年(1622)壬戌十二月十三日子时,殁于康熙十六年(1677)丁已五月五日戊时,妻杨氏。子二如琳、如琅;女二。”

养父陈时言

谢士章的养父陈时言,贵州安顺府普安州人,于万曆辛巳、壬午、癸未年间(即1581——1583)为宁都知县,生父谢蒙恩为本县增广生员,因养父与生父以文字德行相知,遂为师生莫逆之交
因谢士章却生而善病,形羸骸弱,卜其命相,鹹谓宜重託怙恃(即应过继于他人)。时养父已年皆五十却尚无子嗣,每每向其亲生父母泣语无儿之叹,当发现他发现谢士章从小生得差有眉宇,且又有感梦,因此请求本县举人苏大成、吴天德,持币诣本生父母之宅,襁负至署,抚鞠为子,时年三岁,抚养宁都县署中。后随养父回到贵州,却因两地达数千里之遥而音向杳绝。直到谢士章的同胞兄弟寻至京师才得以相认,相见后双方抱头而泣。
时值已他任广东增城知县三年,考满例当得勅赠父母,于是打算上疏複姓。但是,想到养父母的教养之恩,涓涘未报,心有不忍,决定还是先让养父母叨恩得赠相同的官职。先后两次让养父母叨恩赠官,在南京刑部主事三年期间,又覃恩封养父母相同的官职。并养父母去世守制六年。

生父谢蒙恩

养父去世后,因其家庭遭外侮内艰,而力加保护,竭尽犬马之力。然而他每每想起亲生父母,身前一介寒儒,身后家徒四壁,胞兄弟又零丁艰苦,餬口尚难,而自己已享受二千石之厚禄,一想起亲生父母三十年不得见面,心中非常难过,于是于崇祯元年(1628)二月初五上疏複姓。
皇上批准后,让其生父谢蒙恩貤赠中宪大夫(正四品),母李氏貤赠恭人(正五品)。为此,他赋诗七绝《洁吾易号一默》:“历尽风尘老世情,岁寒松柏精神。于今学得修真性,改号新称一默生。”(见《珍溪东山谢氏族谱》。)随即回乡拜祖,期间在宁都县城游翠微峰游玩,赋诗七律《仲秋七日游金精》:“支筇挈伴入壶天,踏破山中一路烟。逕到穷时云出引,峰于高处日相连。桃泉秋气凉衣袂,薜苈深阴覆几筵。济胜年来衰几许,今朝双屐觉蹁跹。”(见《宁都直隶州志》。)
《宁都直隶州志》载有谢士章的父母:“谢蒙恩,庠生,以子谢士章赠中宪做大夫(正四品),妻李氏赠恭人(正五品)。”
又据《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载有谢士章的父亲:“谢文宠,名蒙恩,号莲江,因居黄泽莲江,故遂以为号。幼颖慧能文,年十七为诸生,即为乡中缙绅先生所重,自郡大夫、令邑而上有徵,故大嗣者成求让子。邑侯养讷陈公与公以文字德行相知,遂为师生莫逆交,以子士章贵显,诰赠中宪大夫。生于明嘉靖八年(1529)乙丑十月四日,殁于万曆十三年(1585)乙酉七月六日寅时。妻罗氏。子二,与善(字凤泽)、与益(夭);女适李遇春。继配李氏,恭人,嘉靖七年辛丑十月一日戊时生,万曆二十年甲午六月四日子时殁。子五,与蕃(字茂合)、与蓉(字兰合)、与芹(字芸合)、与芬(字莘合)、与苏(即谢士章);女适杨波。”

《谢石渠先生诗集》重见天日

2005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学院历史研究所、中科院图书馆共百余名专家学者,对被乾隆禁毁的图书经过收集和整理,所编纂的《四库禁毁书丛刊》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使这些劫后重生珍贵的书籍重见天日。据《四库禁毁丛刊目录·书目举要》载:“《谢石渠先生诗集》十三卷,(明)谢士章撰,明天启间刻本集部,第181册—001页。”
清军机处所编荣柱所刊英廉等所编辑的《禁书总目·违碍书目·销毁抽毁书目》:“《谢含之集》,谢士章着。属违碍、应毁类。”《谢石渠先生诗集》包括《笑玉轩集》1卷、《计偕集》1卷、《懒云集》1卷、《游罗浮集》1卷、《七星岩集》1卷、《粤闱漫集》1卷、《燕台集》1卷、《秋似亭集》3卷、《退食轩集》1卷、《郢中集》1卷和《巴音集》1卷,共13卷,合计诗565首。
以上诗集多为“善本”,只有《燕台集》是1首,《懒云集》只见上集,《七星岩集》是5首,说明《燕台集》、《懒云集》、《七星岩集》的大部分诗已禁毁。既然这三集的大部分已被焚毁,有些诗集无序言,说明还有若干集可能已被全部焚毁而蕩然无存。《谢石渠先生诗集》开卷首集《笑玉轩集》首页的眉注位置有手写的“违毁”二字,且“毁”字是加上“火”字偏傍的,大部分好诗被无情的一把火烧得乾乾净净。
从现存的《谢石渠先生诗集》来看,其中1621至1623年的大部分诗已被焚毁。由于《谢石渠先生诗集》文学价值颇高,故未被全部焚毁,有幸部分保留在国家图书馆,诗集第一页的第一行下侧,钤有“国家图书馆收藏”字样的篆体图章。
统览现存的《谢石渠先生诗集》,大多为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祝寿诗、悼亡诗、仙佛诗,未发现其中有什幺明显指向,然而统阅全集,却又不难发现,为与他联诗者,以及作序、校对者,多为明王朝大臣,清王朝对头,如总督凤阳军务的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兵部尚书田百源,抗清名将丘禾嘉、同情并支持反清义军首领的陈子明、兵部尚书王应熊等人。

《燕台集》

从《燕台集》中唯一倖存的《壬戌仲春,同游奉耒张雨苍、薛龙阜前辈,游米仲诏园,再游李贵戚海淀,是日量力而行雨促归》可知,此诗作于天启二年(1622),即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七年。由此看来,《燕台集》应是1622年前后作者在北京参加选考时所作。
1616年,明万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复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1618年,明万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1619年,明万曆四十七年三月,发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接着準备迁都瀋阳,改瀋阳为盛京。面对强敌的入侵,谢士章必然是义愤填膺,且感慨良多,岂能无诗?由此可推知,《燕台集》中大多数充满爱国情怀的诗已被乾隆彻底焚毁了。

《七星岩集》

其中《粤之端州距郭三里有七星岩,岩中洞穴玲珑,石形恠幻,志载为天帝铁觞百神之处,岩前汇流为壑,七星连珠,水次如魁如杓,春涨以艇,秋渴以屧亦欲界之仙都也,予四年粤尹,于考成之日是,赴谒制府,始得以汗漫从之,领略之余,仅得诗四首,聊以纪事,固不避其唐突山耳》一诗,为天启元年(1621)游肇庆市七星岩时所作,应为《燕台集》诗作前一年。

《懒云集》

其中《予以癸亥王正即领司圜之役,匝月始告竣,月内凡雨雪灯月之夜,无不身涉似牢落,况味唯云曹得之,因念及圜中之愁苦,怨叹此夕,当有不可言者矣,聊即夜景,各制一诗,用破孤闷,并示恤累之意》一诗,应为天启三年(1623)正月在刑部期间所作,为《燕台集》诗作后一年。

九言诗《元夜大雪》鉴赏

《谢石渠先生诗集》的《懒云集》上卷有一首《元夜大雪(九言一律)》:
一夜漫天漫地飞银灰,遮却千枝万枝火树开。玉蟾迷影暗妒梅花魄,皓寉刷羽细落松滋醅。
阗阗别院箫鼓催寒去,悄悄六街车马无人来。歌沉水调把酒伴孤檠,笔蘸冰瓯乂手无诗才。
漫天漫地,或漫天彻地,喻瀰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漫,水过满而向外流。银灰,银白色的灰烬;或浅灰而略带银光的颜色。火树,即凤凰木(凤凰树)、火凤凰、火树、火焰树,为豆科凤凰木属的植物。玉蟾,即月亮。迷影,迷糊不清的影子。寉,同鹤。刷羽,即禽类以喙整刷羽毛,以便奋飞。松滋,松滋侯,为墨的戏称。醅,即没过滤的酒,泛指酒。又,《说文》:“醅,醉饱也。”阗,充满。如“飞龙在天,云雨阗阗”。别院,指正宅之外的宅院。六街,指唐京都长安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沉,沉醉。水调,水调歌头,曲调名,见宋蔡伸《水调歌头(用卢赞元韵别彭城)》:“醉击玉壶缺,恨写绿琴哀。悠悠往事谁问,离思渺难裁。绿野堂前桃李,燕子楼中歌吹,那忍首重回。唯有旧时月,远远逐人来。 小庭空,清夜永,独徘徊。伴人幽怨,一枝潇洒陇头梅。肠断云帆西去,目送烟波东注,千里接长淮。为我将双泪,好过楚王台。”孤檠,即孤灯。冰瓯,指洁净的杯子;冰盘。瓯,小盆。乂手,古时候行礼的方式小儿六岁入学就必须先教以乂手,即以左手紧把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离方寸,为乂手法。乂,治理,安定;贤才;割。
全诗意思是,整夜漫天漫地地飞舞着银白色的灰烬,被遮敝千枝万梢的凤凰树却照常茂然盛开。躲在云层中的月亮在暗中妒忌梅花的精魂,洁白的仙鹤正在用以喙整刷羽毛,使得苍松轻轻落下绿色松叶,象没过滤的浓酒。瀰漫在别墅庭院的箫鼓声在催促寒冷儘早离去,虽然静悄悄的六街三市已无车马行走。歌声沉醉在水调歌头里而把酒独酹,陪伴着深夜孤灯,毛笔浸蘸在洁净的冰盘中,却象儿童学习乂手礼节而缺乏作诗的文才。
此诗作于天启三年(1623)正月,刑部任典狱之官司圜期间,营造监狱为的是限制的人自由,身居其中作者的景况可想而知。其《予以癸亥王正即领司圜之役,匝月始告竣,月内凡雨雪灯月之夜,无不身涉似牢落,况味唯云曹得之,因念及圜中之愁苦,怨叹此夕,当有不可言者矣,聊即夜景,各制一诗,用破孤闷,并示恤累之意》一诗,亦充分反映了作者当时心中的愁闷和苦恼之情。

诗词评价

关于谢士章诗的风格,广东增城单守敬在序中说:“出古近体诗……,则见清标逸韵,卓俗迈伦,摅抱则直而真,酬物则婉且挚。盖本之心胸,泄自天倪。若陶谢清真,卢骆骈丽,无不有焉!”陶,即东晋陶潜,谢即南朝宋谢灵运,卢即唐朝卢照邻,骆,即唐代骆宾王。
同时为他诗集作序的番禺黄良臣则说:“先生诗大都用奇为平,寓深于浅,秾含淡傅,音节俱灵,如山川回薄,日光晶晶,忽而雾簇涛翻,龙翔蛟翥,意存奇变,调合和平。”
陈田,着名学者,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御史,给事中,贵阳人。在《明诗纪事》选入谢士章的诗7首,后又在《黔诗纪略补》收录谢士章的诗68首,于是谢士章在第二故乡盘县历代诗人中诗作留存最多的一位。
关于谢士章诗的品位,为他诗集作序的万曆二十年(1592)进士,太常寺少卿、户部侍郎的重庆巴县倪斯蕙说:“才一展玩,晶光霍煜,如太阿出匣,不可迫视。而雷砰电掣,恐丁甲敕去,不能竟其读也!岂君家玄晖,固自有嫡派耶?昔人谓诸名公各具一家尽于诗文,惟苏子瞻之才不以诗文尽。盖别有一种天籁神识兼才具器,不从人间得来,故余唾片屑无不极其诣。余不佞,谓公亦然。出其余以为治行则龚黄周召,贾其余以为诗文则王岑李杜,割其余以为翰墨则钟繇羲献,岂独清新俊逸,擅庾鲍之一家乎哉!”
将谢士章誉为南朝梁大诗人谢脁、北宋大文豪苏轼,汉朝循吏龚遂、黄霸,周成王时期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召公奭,唐诗人王勃、岑参、李白、杜甫,三国曹魏书法家钟繇,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鲍照,又将他誉为岑参、杜甫,并将重庆比喻成嘉州、夔州:“岑参之诗以嘉州名,杜甫之诗以夔州进,……。渝虽敝陋,当嗣、嘉两州而三之异日,且有谢渝州之诗,知言者或不以不佞为佞也!”
万曆四十四年进士布政司参政常熟魏浣初为谢士章诗集作序时说:“江之右,石镜花洲,发剑投书之处,文心慧质,其彪炳无具论。章贡之会,石龟灵气,随斗杓旋转,故其人有嗜书如杨孝先,耽太玄如王翼道者。由来者旧,又何惊奇于余同年含之兄之文而慧也。含之玅龄即奇吐白凤,藻掞文螭,僴然以鲍谢潘陆自命,脱颖而去,牵丝于东粤之增江,自署为‘增江傲吏’,而吏治之美,居然汉循卓鲁之间,然爬剔煦妪,心力为殚,而退食委蛇,悠游歌咏,日未尝废言诗也。三年邑大治,寻以卓异,三最考功。”而将他比喻为晋朝鲍照,谢灵运、潘岳、陆机,汉朝卓茂、鲁恭。
在谢士章的故乡江西宁都,其诗曾由邑人魏书收集在《宁都六子诗》并刊于世。六子,即董越、董天锡父子,谢蒙恩、谢士章父子,以及反清烈士刘泰兆,作者父亲魏应秋。“谢蒙恩,庠生,即谢士章之父,中宪大夫,着有《运江集》一卷。

书画家 题写祠堂

谢士章专于真草篆隶,扁额大书,尤为人重,善书画,精于真、草、隶、篆及山水花鸟、竹木禽兽。有书法集行于世。
他还特意到黄陂杨依,为本族东山谢氏大祠堂题写“谢氏家庙”的大门门楣,以及正殿“着存堂”匾额题字,事见《珍溪东山谢氏族谱·崇祯甲戍珍溪大祠记》:“丙辰岁石渠公成进士,邑候时君敦中揭匾竖栋,崇祯庚午岁(1630)奉旨複姓归宗,缙祠祀祖,翰林院大学士李君标为之题匾,斯足以兆矣。堪舆之言信不妄也,将来箕裘相继,科甲蝉联,岂有既耶。其中堂匾以:‘着存堂’乃石渠公所书,前楹匾曰:‘进士’乃邑候时君所书,大门匾曰:‘状元进士世家之祠’乃李君标所题。”遗憾的是,“着存堂”牌匾在十年浩劫中被毁,重修时恢复三个一米见方的白牌匾体大字。

史料记载

《宁都直隶州志》

谢士章,字含之,号石渠,万曆丙辰进士,知广东增城县。豁达明敏,治尚宽简。渠盗骆臣八等为民害,士章以计擒获。新学修仓,置田赡会讲暨城隍庙祀。历官广东副使,迁云南临沅道右参政。先是籍隶普安陈姓,登第后疏请複姓。父庠生蒙恩,字莲江。俱有文集行世。士章工真草篆隶,扁额大书,尤为人重。

《宁都县誌》

第五编(文化)第三章(文化艺术)第八节(艺文)《历代作品目录·唐至清代文学作品目录》载:“明代,《石渠文集》(一作《谢含之诗文集》),卷数12,作者谢士章。”

《珍溪东山谢氏族谱》

谢士章,字含之,号石渠,复号石隐氏。幼政嶷,头角斩然。生三岁,邑侯陈公与莲江公交厚,得异梦请抚为嗣,携回黔中普安州,年十七辅弟子员,三十一岁中贵州乡试第九名举人,三十七岁登万曆丙辰进士,授广东广州府增城县知县,任满行取南京刑部江清司添注主事,次年升广东清史司郎中事,天启五年(1625)乙丑升云南楚雄知府,本年十二月随调四川重庆府知府。其疏陈情奏请複姓,遇覃恩诏封普安父母,遂辞归宁,随升广西布政司桂平道,遂升云南临沅道右参政、云南布政使左参政。居官清正爱民,所在士民皆为立祠,行略载左。生于万曆十年(1582)壬午九月十八日丑时,殁于崇祯十年(1637)丁丑二月五日,葬于蔡江下蜈蚣形乾山巽向。

平年

1581年,万曆九年辛巳生。
1583年,万曆十一年癸未,出继于时任宁都知县陈时言。
1585年,万曆十三年乙酉,两年后养父告病还乡,随之归贵州长达三十余载,期间生身父母相继逝世。
1612年,万曆四十年壬子,中贵州乡试第九名举人。
1614,万曆四十二年甲寅十一月二十一日,长子谢复麟(字伯祥)生。
1616年,万曆四十四年丙辰会试中进士(三甲四十八名),授广东广州府增城知县(正七品)。
1617年,万曆四十五年丁巳十月到任广东增城。
1920年,万曆四十八年庚申前后,三子谢复骥出生。
1621年,天启元年辛酉参与广东乡试主考。
1621年,天启元年辛酉十二月,养父陈时言叨圣恩貤赠官职,驰归贵州到普安父母丘陇拜焚皇诏,及奔至黔境,适有安邦彦之乱,线路不通,返辕向都,赴刑部主事任。
1622年,天启二年壬戌十一月,到任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添注主事。
1622年,天启二年壬戌十二月,三子谢复骏(字季良)生。
1623年,天启三年癸亥升任广东清吏署郎中主事(正五品)。
1623年,天启三年癸亥正月受命典狱之官。
1625年,天启五年乙丑六月报升云南楚雄府知府(正四品)。
1625年,天启五年乙丑十二月调升四川重庆府知府。
1627年,天启七年丁卯,养父陈时言的次子陈士龙中乡试经魁。
1628年,崇祯元年戊辰二月初五,上疏皇帝请求複姓谢,见《珍溪东山谢氏族谱·录士章公複姓疏》。
1632年,崇祯五年壬申二月任广西桂平道副使,见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之五十六:“崇祯五年二月,广西巡按毕左周荐左布政郑茂华分守桂平道,副使谢士章,驿传道右参议白联芳分守左江道,右参议董应扬。”
1632,崇祯五年壬申十一月,庚申患病不能赴任云南临沅道参政(承宣布政使司明,从三品)应準休致。见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之六十五:“崇祯五年十一月,庚申云南巡抚蔡侃以分巡临沅道参政谢士章患病不能赴任,应準休致,有广西知府张继孟才识兼优,请即升此缺章下所司。”
1634年,崇祯七年甲戌季秋月,圣旨下:“陈士章奉,準复谢姓,其貤赠一节,着该部看议具复。明崇祯甲戌季秋月吉旦”。
1637,57岁,殁于崇祯十年丁丑二月五日,赠布政使左参政(从三品)。

本文由'谭碧玉'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