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三少

三少

词语出处

(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大戴礼记·保傅》:“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唐 杨炯《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浃五胥。”明 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书,六年始得东宫三少。”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 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王氏三少。《晋书·王羲之传》:“ 敦 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2) 唐 李嗣真 与同时学士赵献臣、徐昭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基本介绍

中文:三少拼音:sān shǎo注音:ㄙㄢ ㄕㄠˇ出处:《大戴礼记·保傅》

词语出处

(1).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大戴礼记·保傅》:“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唐 杨炯《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浃五胥。”明 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书,六年始得东宫三少。”
(2).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 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王氏三少。《晋书·王羲之传》:“ 敦 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2) 唐 李嗣真 与同时学士赵献臣、徐昭任职弘文馆,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见《旧唐书·方伎传·李嗣真》。
(3).谓三度返老还少。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 宇文士及 《粧台记序》:“春秋之初,有晋楚之谚曰:‘夏姬得道,鸡皮三少。’” 明 杨慎《武后生牙》:“史称武后,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觉衰耗,始信夏姬年逾七十,而鸡皮三少。”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变旧成新》:“岂非作者功臣,使得为鸡皮三少之女。”

分别介绍

少保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后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书·周官》:“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孔传:“此三官名曰三孤。孤,特也。言卑于公,尊于卿,特置此三者。”
(2).指太子少保。辅导太子的官。

少师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 周 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师。 北周 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参见“少保”。
(2).古代官名。乐官。《仪礼·大射》:“僕人正徒相大师,僕人师相少师。”郑玄 注:“大师、少师,工之长也。”工,指乐工。《论语·微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鲁迅《故事新编·採薇》:“我今天去拜访过了一个是 太师疵 ,一个是 少师强 ,还带来许多乐器。”
(3).古称士之致仕者。《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 汉 郑玄 注:“主人谓诸侯之乡大夫也;先生,乡中致仕者……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少傅

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明史 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从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是虚职。
辅导太子的宫官  春秋时齐国设定。齐灵公以高厚为太子牙的“傅”,夙沙卫为“少傅”。见《左传·襄公十九年》。西汉时宫官设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参见“太师”条。

本文由'龙鳞新勇'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