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圣母升天

圣母升天信理和无原罪信理一样,可追溯到到厄弗所大公会议(431) (参 56)。在圣母学上此会议一个最重要的时刻,这定断了天主之母的基本信理。在这信理基础上,圣母升天及无原罪的道理以后才受到注意。但圣母升天比无原罪信理更顺利的被接受,因为它没有与另一个已被接纳的信理髮生冲突,因而也没有一波三折地受尽排斥,很快就为教会所接纳。

基本介绍

中文:圣母升天外文名:ASSUMPTION OF MARY来源书籍:《广赐恩宠的天主》性质一种救赎方式

介绍

圣母升天 ASSUMPTION OF MARY

圣母升天

概念说明

1950年11月1日,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 1939-1958)颁布《广赐恩宠的天主》(Munificentissimus Deus)宪章,公布了圣母蒙召升天(assumption of Mary)的信理:「无原罪的天主之母,卒世童贞玛利亚,在完成她在尘世的旅程之后,灵魂肉身一起被提升进入天国的光荣里」(DS 3900-3904)。严格说来,这里所定断的是「圣母被提升天」的道理,这个被动词强调的是天主的能力。定断中说明玛利亚是灵魂肉身一起被提升天;所以圣母升天不等于灵魂不灭,而是灵魂肉身一同得到救赎,这是最圆满的一种救赎方式。

神学基础

圣经并没有明显指出圣母升天。不过,教会训导却一再声明圣经是这端信理的最后根据。可以说,教会是在反省基督徒与基督的最后关係(复活的基督就是基督徒的典型,是人类在末日要达到的真人模样),以及圣母与基督已经完成的圆满关係而宣布这端信理的。基督徒在末日才能达到的境界(与基督的亲密关係),圣母以一种优越的方式预先品尝。

简史

在厄弗所大公会议之前,可能只有一位教父曾经论过圣母升天:伊皮凡尼乌斯(Epiphanius, 约315-403),他也是第一给予默示录第十二章一个圣母论的解释的人。这种圣经诠释法在六世纪以后渐渐普遍;把默十二的天上女人视为天主之母,自然有助于升天理论的发展
在民间,信仰圣母升天也可能自热心敬礼开始。圣母逝世纪念日在东方流行,可能在厄弗所会议之前已经存在了,不过日期并不固定。此纪念日慢慢传到西方,650年左右,在高卢一带已开始庆祝,再加上一本记载圣母逝世的伪经故事「玛利亚的迁移」的影响。到了十二世纪,圣母升天信理已经成为教会中普遍的信仰。定断不定断都无关紧要了。
二十世纪是圣母论蓬勃发展的时代,在多方面的要求力促下,这信理终于获得定断。在神学上,它肯定基督已经战胜死亡与罪恶;罗五18~19的话已经获应验,在圣母身上显示出基督的救赎已经完成。另一方面,圣母升天也是玛利亚,天主之母,一生与主无间地配合的结果及高峰,即从受孕的一刻所开始的恩宠和回应的辨证过程至此终于圆满地划上休止符。最后,圣母升天也指出人的最后景况,也是所有人终必分享基督复活生命保证

提香作品

创作时期:1516-1518年
《圣母升天》---提香义大利690*360 教堂壁画

提香作品提香作品

创作者: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
材 料:板 油彩
存藏处:威尼斯 弗拉里荣耀的圣母堂(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这是根据《圣经》故事绘製的宗教绘画。画家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大胆处理了圣母升天这一複杂的主题:圣母双臂张开,裙裾飘曳,在小天使们的簇拥下,向天上飞升。就作品来看,有着强烈的矫饰主义风格,浪漫而瑰丽,形式特点很强人物生动细腻,圣母的虔诚神往与小天使可爱的形象动作,构成了一个并不缺少人情味的天上世界
这是一幅具有恢宏气势的巨大壁画,描绘了圣母升天的神圣瞬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画中,站于地面上的是仰天呼送圣母的人们,动态不一,但神情却是一致的虔诚,中间是一群被天使们簇引,身穿红衣的圣母,上方是有天使相随的上帝。这是提香早期作品,构图庄严,描绘真实细腻。
此画现存放在弗拉里荣耀的圣母堂。

卡拉瓦乔作品

创作时期:1605-1606《圣母升天》

卡拉瓦乔作品卡拉瓦乔作品

1601年,一个富有的法官委託卡拉瓦乔给他私人的礼拜堂创作以圣母玛利亚升天为题材的画,这个题材在宗教艺术中是很神圣的,而据说卡拉瓦乔用一个妓女作为圣母的原型,绘製了此画:在一个破烂的农舍小台上躺着一位久病无人医治的中年妇女,头髮蓬乱,面容憔悴,赤着一双脚躺在小床上,圣母的躯体有一半还在床位吊挂着,逼真的再现了一个义大利穷苦家庭的悲剧。在这幅画中,没有宗教气息,也没有你臆造虚构,他朴素的就像生活本身。

本文由'柳司翰'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