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王彬华

王彬华(1914——2011)先生是我国着名海洋气象学家,1914年3月5日生于安徽寿县,是上世纪30年代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气象组的学生,1946年至1956 年任青岛观象台台长,1953年正式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气象所任教授,负责创建海洋气象学专业,1959年,担任海洋水文气象系副主任。1983年,他撰写完成的《海雾》一书,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唯一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海雾的权威专着,该书1985年由中国海洋出版社和世界着名的图书出版公司Springer-Verlag公司组织翻译成英文,在世界各地发行。2004年10月18日,中国气象学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90高龄的王彬华获得国内气象领域首次设立的最高奖项“气象终身成就奖”。他是我校海洋气象学专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海洋气象学的开创者。

基本介绍

中文:王彬华出生日期:安徽寿县职业:气象学家代表作品:《海雾》

生平介绍

中文图书1.普通气象学56.4/112 王彬华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61
中文图书2.云空漫游P4-49/112 王彬华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1
中文图书5 .海洋气象56.386/112 王彬华编着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10
中文图书7. 海雾56.386/112-2 王彬华着 海洋出版社 1983.4
中文图书8.海洋气象56.38081/752/(3) 王彬华编写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63

传奇故事

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王彬华先生生前唯一保留下的笔迹“坎坷复复又重重”。当然不仅于此,我们也从各位老先生口中惊喜的得知,鱼山校区“海洋馆”三字的牌匾即是王彬华先生的墨宝。同时展示的还有2008年2月18日,我校自1957年正式成立气象专业以来历任负责人聚会时的场景。2008年,王彬华先生已是95岁高龄,但是在聚会上,他仍然能够清晰地叫出其他人的名字让人不禁感叹。

友谊之光

王景明先生讲到了王彬华先生与束星北先生之间的友谊。王彬华与束星北在抗日战争时期相识,两人关係甚好。50年代初,束星北从浙江大学来到山东大学物理系,当时王彬华在山东大学气象所,两人因此再次相遇。后来,束星北想要改行专攻气象科学,虽然他的才华无可挑剔,但是隔行如隔山,王彬华并没有非常在意。于是在一个雪夜,束星北来到他的家里并拜他为师,而且在20天之内就将王彬华书房里五六十本书读完。

热血青年

据王老先生女儿回忆,王彬华先生年轻时曾是一位热血青年。他15岁就创办校刊《普罗周刊》并题写发刊词,发表文章诗歌,吟咏民族的不幸。1937年6月在国立山东大学创刊《青年》,但之后“七七事变”的爆发又使得刊物发行仅一期便搁置。抗战爆发后,满腔热血的王彬华在四川参军了,并以技术人员身份开始了在中美合作所的工作通过当地山上的僧人记录天气资料,为美国飞机做天气预报,其精準、及时的预报为重庆的防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战胜利后,他时刻想着保护好折光望远镜的等各种珍贵仪器,只身匆匆赶回青岛,对青岛观象台气象资料的连续有着重要作用,并就此接管观象台,成为青岛观象台第二任台长。目睹了国家的破碎,同胞的死难,虽然他恨日本人,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从事科学不能介入政治,要为人类造福,不考虑生死。对于他产生的这种转变,这里不得不提到三名日本技术人员吉博等人。当王彬华匆忙赶回观象台时,惊讶的发现竟然有三名日本技术员坚持在岗位等待他前来交接,要知道日本战败之后,日本人留在中国是要冒很大生命危险的,这三人不外出就在观象台坚持工作苦等王彬华,这时王彬华彻底被这种科学家认真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感动,他邀请这三人留下,保护他们安全,自己为他们发工资,保证了胜利初期气象资料的完整。其后在1998年,吉博先生返华,王彬华先生还专门作诗一首赠与昔日友人。

王彬华教授 亲笔王彬华教授 亲笔

秉持人格

不仅是一腔爱国豪情,据左中道先生回忆,作为一名学者,王彬华先生有着出类拔萃的文笔和口才, 且对学生的教育十分用心,曾多次在全校介绍教学经验。同时王彬华先生淡泊名利,从来不记个人得失。他曾经在青岛农学院任教时被聘为教授,而到了山大后,为了照顾一些同辈教师的感受,主动要求降级为副教授,但不久就因为出色的成绩升为教授。同时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一人同时开多门课。这样无私、高尚的人格,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而据秦曾灏先生回忆,自从他57年入校任教,王彬华先生的言传身教使他受益颇多。王先生在文革时期曾因抗战时中美合作所的经历被打倒了,66年便被关进了牛棚,但他生性豁达,还写诗一首赠与处境相似的牛振义,以此互相调侃排解心中不快。而在之后的迫害中,王彬华先生被停止关在地下室,甚至被打断腿。但他并没有消沉或屈服,他不在乎组织对他的“定论”,仍然一心搞他的教学和科研,并且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对自己的定论是“一名抗战老兵”。
王彬华先生的贡献不仅在于科学研究,据王彬华的学生,青岛观象台退休干部徐勤爱女先生回忆,王彬华先生一生为我国的海洋气象专业的发展出了突出贡献。解放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接收了观象台的气象部分。当时部队里的战士几乎没有懂专业有技术的人才。担任观象台台长的王彬华和山东大学一起,为海军培养出300多名气象技术人才,最后充实到全国各地的气象台,成为新中国最初气象台的栋樑,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气象台的基础
据王彬华先生早年的秘书吕增尧先生介绍,王彬华先生的办学理念也十分先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吕先生从三个面对王彬华先生的办学做了概括:首先培养学生的热情、对专业的热爱,师生团结一心,为本专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其次,办学要打好数理基础,专业课则不宜过多,要少而精,办出我们的特色;最后,实习方面一定不能懈怠,要与台站建立联繫,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技能。在办学中,王彬华先生先后建立了两个供学生实习的观测场,充分的体现了理论联繫实际的思想。

追忆

中国海洋大学现任海洋环境学院院长管长龙教授总结道:“有知识没有人文关怀的人,最终会沦为一种工具在此,我定下目标,我们会注重思想、理念、传承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
做事踏实,说话谨小慎微,滴水不漏,对学生言传身教,对科学发展甘做人梯。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值得人们认真推敲,认真体验的书。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的学生,让我们时刻铭记王彬华老先生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用我们不懈的奋斗,为海洋气象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彬华教授—— <a href=http://www.zzww.net/tag/tuxiang.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图像</a>上<a href=/tag/shouzhi.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zzww.net/tag/shouzhi.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手指</a></a>所指王彬华教授—— 图像上手指所指

本文由'一只金宇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