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新平镇(山西天镇县新平镇)

新平镇(山西天镇县新平镇)

新平镇位于天镇县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西、北依山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东边隔河与河北省怀安县相望,南邻本县的逯家湾镇,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新平镇行政区类别:乡镇所属地区山西省大同市政府驻地:新平镇电话区号:0352邮政区码:038200地理位置:山西天镇县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13930人方言:大包片区,灵丘官话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着名景点:慈云寺,盘山,新平古城机场:大同云冈机场火车:天镇站车牌代码:晋B

简介

新平镇位于天镇县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西、北依山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东边隔河与河北省怀安县相望,南邻本县的逯家湾镇,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基本概括

新平镇有22个行政村,3916户1393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新平堡村,有近3000口人,最少的村庄是十六墩村,有276口人。新平镇地形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总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原有耕地4.5万亩。近几年退耕还林1.13万亩,现有耕地3.3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其中保浇地0.5万亩。源于内蒙古的西洋河,从该镇中部缓缓流向河北省西洋河水库,对于西洋河水的利用,主要依靠大众渠和民政渠两条干渠,冬春可汇耕地近1万亩。杏元夭潜流平均清水流量为425万方;过去由于缺乏节水措施,年可保浇耕地500亩,冬春汇耕地仅3000亩。目前,正在实施节水工程,完工后节水管灌1500亩,冬春汇耕地5500亩。土壤品质不高,为砂土和砂质壤土。新平镇为大陆性北温带乾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偏长,常年平均气温为6.0℃,无霜期为100—115天,≥10℃的有效积温为2300℃,年降水为350—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于气候的独特性,农作物种植也呈现多样化,主要有玉米土豆、穀子、黍子、黄豆、油菜、胡麻等,部分山区还种植少量莜麦。该镇黄芪可与浑源正北芪相媲美,特别是近几年结合退耕还林,大力种植黄芪、甘草、黄芩等旱地药材,目前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新平镇交通发达,马走国防公路、柴黄路纵贯全镇,东与110国道相连,距丹拉高速公路入口不足30公里。

新平镇

经济形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新平镇成为全县较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大西洋土豆种植3000多亩,规模养猪、养鸡、养奶牛、养羊等示範户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历史沿革

新平镇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周朝属代国,战国时属赵国,称“延陵邑”,秦代又设定“延陵县”,东汉又改设为“延陵乡”,元代属兴和路。据光绪十六年《天镇县誌》关隘志篇考,现在城堡筑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隆庆六年(1571年)增修,堡城砖砌,周三里有奇,系延陵故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天镇县辖。
由于新平镇地处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不仅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也是商贸中心。明代隆庆四年(1769年),新平堡被确定为国家级蒙汉马匹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直到明祯三年结束,至今还有东马市口、西马市口两个地名。
玉皇阁建于明万曆二十一年(1592年),坐落在新平堡十字街,面积宽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下层砖圈,十字通路,上层两檐歇山顶,四铺四作,上下均有走廊,上层花栏,下层砖西栏,六格扇窗。
桦门堡,据光绪十六年《天镇县誌》考,明万曆九年(1580年)设,十九年(1590年)增修,周不足一里。民间传说唐朝大将张士贵亲自建造的。桦门堡位于二郎山的桦岭处,面积9475平方米,墙高9尺,里土外砖,土夯结构,别名“化面城”。同时比较着名的古蹟有汉长城、明长城、汉墓群等。

矿藏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较大,但大多数品位较低,无开採价值,目前有三处矿体品位较高一是八墩铁矿体呈层状,断续长1000米左右,厚0.6米,高3.5米,含铁量为20%以上,局部达30%以上,已被县政府拍卖开採。二是十六墩矿体露长80米,高25米,厚1.2米,含铁量为30%以上,储量约为1.2万吨。三是四方墩矿体,露体长60米、高30米、宽4米,含铁量30%以上,储量未知。同时五墩沟、十二墩沟、杏元夭村、碾岭仍有铁矿待探。二十墩沟大理石有一定规模。

本文由'芸欣公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