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李天宠

李天宠

李天宠,生年不详。卒于1555年十月。明官吏。字子承。河南孟津人。1538年(嘉靖十七年)进士。擢徐州兵备副使,于通州(今江苏南通)、如皋击退来犯倭寇。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 6月,除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倭寇抢掠绍兴,出兵歼之。赵文华诬其嗜酒废事,次年下诏狱,论死。

基本介绍

中文:李天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河南逝世日期:1555年10月

简述

李天宠(??-1555)初任御史,后调任徐州兵备副使,曾在通州、如皋击退进犯的倭寇。由于其时倭寇大举进犯、明朝将帅举措失当,东南沿海失地千里。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六月,擢李天宠为左佥都御史,代王忬巡抚浙江。同时任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首任总督,与李天宠共同领导平倭战争。李天宠刚到任,正遇倭寇进犯绍兴,李天宠全歼了来犯之敌。
当时,倭寇主力盘踞在浙江柘林川沙洼,张经、李天宠指挥明军合围之,取得了石塘湾大捷。倭寇突围,向嘉兴方向逃窜,张经、李天宠命参将卢镗固守嘉兴,命副将陈宗夔固守秀水、归安、嘉善,命裨将梁锷固守崇德、德清。卢镗击破倭寇对嘉兴的进犯,倭寇转攻秀水、归安、嘉善,由于嘉善知县邓植弃城而逃,倭寇攻陷嘉善。然后,倭寇围攻德清,而德清守军不足千人,梁锷力战而死,德清陷落。

明史

奸相严嵩及其乾儿子赵文华、党羽胡宗宪诬陷张经、李天宠嗜酒废事,明世宗将二人罢免。严嵩奸党又诬陷二人纵容倭寇、养寇自重,明世宗又将二人下狱,并于当年秋天斩首于北京西市。这是明代历史上的一大冤案。
《明史》(卷205)
天宠,孟津人。由御史迁徐州兵备副使,却倭通州、如皐。三十三年六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王忬巡抚浙江。倭掠绍兴,歼焉,赉银币。顷之,贼犯嘉善,围嘉兴,劫秀水、归安,副使陈宗夔战不利,百户赖荣华中礮死,嘉善知县邓植弃城走。入城大掠。贼复陷崇德,攻德清,杀裨将梁鄂等。文华谤天宠嗜酒废事,帝遂除天宠名,而擢宗宪以代。未几,御史叶恩以倭躏北新关,劾天宠,宗宪亦言其纵寇。帝怒,逮下狱,遂与经同死。
洛阳百科-洛阳大事记李天宠
十四世纪末,因内战而丧失军职的日本南朝武士流亡在海岛上,成为无业“浪人”。他们勾结不法商人和破产农民,结成帮伙,到中国沿海地区走私抢劫,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明是商人,实是海盗。因为当时日本叫倭国,所以称他们为“倭寇”。十五世纪后期,倭寇猖獗起来,嘉靖时期为倭寇最猖撅时期。1554年,倭寇明目张胆地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形成了严重的倭患,使这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明政府不得不派出大军前往抗御,其中即有洛阳人李天宠所率部队。李天宠,字子载,号汲泉,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其家在洛阳孟津。李天宠初任御史,后升徐州兵备副使。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他曾率兵在通州、如皋地区抗击倭寇的入侵,数次击退敌人。同年六月,李天宠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协助总督张经继续剿灭倭寇。此时,倭寇又兴兵攻掠绍兴,张经、李天宠率兵英勇抗敌,斩敌数百,明世宗闻讯大喜,下令赏李天宠银币。明世宗在任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为浙江巡抚之后,却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浙江军务。赵文华是奸臣严嵩的义子,他依仗严嵩之势,沿途敲诈搜刮,对张经、李天宠等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他骄横无理,众人皆畏惧依附,唯张经、李天宠不附,因此,招致赵文华结党营私,力排二人,终以党人胡宗宪代李天宠为巡抚。不懂军事的赵文华为邀功,遂与浙江巡抚胡宗宪屡次督促张经和李天宠进兵,向倭寇主力作战。张经、李天宠认为敌狡且众,须待各路援军到齐,合力夹攻,方可破敌,遂不听赵文华的指挥。嘉靖三十四年五月,赵文华密奏皇帝,诬陷李天宠、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嗜酒废事”、“丧师失城”。世宗皇帝不识有诈,遂下诏逮捕二人。而与此同时,各路援军已到,李天庞、张经率众出击,当日即有石塘湾之捷。五月初一,又与敌大战于五江泾,歼敌1900余人,敌“焚溺死者甚众”,取得了当时抗倭以来最为辉煌的战绩,称“战功第一”。这时,诏书也到浙江,抗倭英雄张经、李天宠被捕,解送北京。给事中李用敬、阎望云等上疏世宗皇帝,说王师大捷,令倭寇夺气,不宜易帅。世宗大怒,说张、李是闻听赵文华弹劾后,方才进剿倭寇。遂将李用敬、阎望云也下狱。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张经与李天宠被斩弃于西市。一时间,“京师震骇,罢市数日”,天下冤之。直到严嵩父子事发,李天宠之子育吾(万曆年间进士)上疏为父伸冤,皇帝才派人前往浙江调查案情。浙江巡抚王英阐明真相,并言“督(张经)、抚(李天宠)奚罪,宜加旌扬”。隆庆二年(1568年)河南巡抚杨光训又上疏朝廷,请为李天宠“诏予原官”。朝廷这才“追謚忠直,建祠本县,立坊于祠前。”李天宠这位抗倭英雄终于得到平反。
以下资料来源于《李氏族谱》
忠直公事实
(李天宠冤案得以平反昭雪后追謚忠直)
忠直公由明嘉靖戊戌进士授行人司历任永宁州知州转江西道监察御史守正不阿权贵侧目通政司赵文华阁臣严嵩深衔之盖疾其不附己也,忠直公巡按浙江明例巡按监临乡试有生员赵慎思恃父文华宦居通政司于贡院门前殴打照磨宦史才公责治慎思不畏权势文华益衔,,忠直公由巡按升徽州府知府适倭寇师尚诏等作乱,文华夙怨不忘因谓公才兼文武力可平贼疏荐之遂由徽州知府升徐州兵俻道实阳荐阴图也,忠直公既任兵俻道奋不顾身与倭寇战于五河县斩首数百级世宗嘉悦赏银十五两纻丝一表里特升浙江巡抚以旌其功,忠直公既任浙江巡抚益励忠诚又与倭贼战于山阴柯桥擒真倭贼首三名斩获数百世宗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裹文华益忌其功,忠直公伟绩屡着赵文华合谋严嵩疏称倭贼繁多差文华巡视浙江至浙江迫公出战公言宁海乃倭贼巢穴业经遣兵攻之以捣其虚不日贼拨营返枚一击可获全胜文华怒疏劾于朝谓公逗遛不进玩寇殃民文华实借端而倾害也,忠直公遣兵攻宁海不日贼兵果退公乘势与总督张经分兵击之至汪汪泾贼兵大溃斩获大半余皆四散奔逃浙江人民由此以安盖有倭寇以来大小数百战未有如汪汪泾之捷者奇功已着而玩寇殃民之旨下缇骑逮巡抚并张经入都勘问矣。忠直公不附文华,文华因衔怒未已恐不足以杀公又嗾,私人叶思诬 失陷崇德县城比将帅失城之律与总督张经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同斩于西市,时有日杀三贤之语盖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也,忠直公子讳根从西川尤氏讲学由庚辰进士副榜累官佥事疏辩父冤奉旨勘功浙江巡抚王英覆本谓崇德无城而坐以失城督抚奚罪宜加旌扬允符舆论蒙复原职追謚忠直建祠本县立坊于祠前曰劲节清风盖有明已昭雪矣。
忠直公于雍正六年蒙恤録崇祀忠义祠春秋祭享。
雍正八年又蒙督院田公行文孟津查修坟墓嗣后年年行查迄今不绝。
隆庆年巡抚杨光训上疏题表忠直。
总河潘公季驯行文本县建立忠直祠题匾联云
“嵩狱黄河锺正气” “青天白日鑒孤忠”
巡抚颜公鲸联云。
‘阴霾偶合一时之邪正未分”“旭日当空千古之勛名自在”
兵部尚书陶公大临题云
“劲节清风一代斗山启我后”,“诚心直道百年怀抱许谁知
吏部左侍郎李公云翔题云
“气节凌霄扶世孤忠神鬼泣,道德续古阐幽卓识贤愚钦”
翰林院编修杨公玉珂题云
“立朝重节羲指佞触奸耿耿孤忠塞天地”
“诠理溯渊源开来继往绵绵道脉接周程”
忠直理学对联史官题云
“一堂授受志扶精微要实见诸行事之间君子无心求富贵”“两世勛名力报朝廷惟不愧于檐爵之内忠臣何意在蒸尝”。
忠直理学对联云:“庙貌仰巍峨一堂神名臣理学”,“王言宣纶 四个字劲节清风”。“謚忠謚直岂过哉偕张杨共排铁汉,此心此理本同也恨严赵当跪金人。
史官輓诗云:开府浙江握兵符,孰知倭事重相诬,恐传朱鹭铙歌迹竟掩黄龙水阵图
松槚邱陵瞻北斗楼船壮士哭西吴,应垂史册留华夏 銊铁千秋赫奕无
孟津县知县马公呈明勛迹乡贤文曰
李天宠字子载号汲泉孟津人嘉靖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御史巡按浙江历徽州守迁徐州兵备副使拒倭通州如皋间凡数十战皆捷升佥都代王抒抚浙时汪直等 倭深入大肆焚劫天宠与总督张经檄各镇兵刻日分道进水陆夹攻由是倭腹背受敌至汪汪泾歼焉竟以不附赵文华获咎吴下冤之先是天宠以巡抚兼浙试文华数其子慎思嘱天宠勿应且发其不法事文华衔之倭之变文华夤缘奉命祀海兼视浙师甫抵浙谓倭易平欲速战以为已功天宠以持重之谋折之文华愈恚密以嗜酒废事劾天宠旨未下而天宠以大捷闻文华恐乃蔽其功更以玩寇殃民丧师失城扬天宠致被逮问遂与张经暨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同日弃于西市京师震骇罢市者累日隆庆年间河南巡抚杨光训表白之诏予原官赐祠
祭祀乡贤并祀浙江名宦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又五月呈。
洛阳县平乐村岁贡郭尔泰联云
“中丞家恩光偏及”“宪臬第春色早临”“劲节清风千秋恪仰勛名重 着书谈道百世永传经史香”。
开府浙江泽正远 分符秦陇恩偏长
“谈道着书思宪臬”“清风劲节忆中丞”。
河南巡抚杨光训乞表忠直疏
题为乞表忠直昭雪诬枉以彰公谕事臣据浙省行勘缘由内开原任浙江巡抚李天宠忠诚鲠介不避仇怨向在地方节次擒斩真倭三千有奇是与总督张经均有功于浙江也原拟陷失城塞概置大辟遂致肤功不酬忠魂蹀血俱属亏枉情有可伤今张经已蒙恩恤则李天宠似难独遗等因到案臣看得孟津县已故原任浙江巡抚右佥都御史李天宠榄辔直忤权奸建牙勇残倭寇无城律以失城之罪实由中伤显功罹显戮之惨不胜幽抑况与张总督事同共难彼幸获致恤典此亦应广恩施伏冀勅下礼部详为查议或行浙江再加覆核如果臣言不谬照例覆请定夺施行庶臣工知励而圣化益彰矣。

本文由'寒惜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