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浙江萧山

浙江萧山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户籍人口12099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0946人。辖有17个建制镇,11个街道。区委、区政府驻地北乾街道。萧山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气温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钱江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和六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浙赣、萧甬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甬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汇流。2009年,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494.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列全国第9位;货邮吞吐量达22.63万吨,比上年增长7.4%,列全国第8位,航班架次为13.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3.1%;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之后。农业基础日益稳固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萧山行政区类别:区面积:1420.22平方公里人口:1209935人(2009)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基本资料

名称萧山区 {隶属杭州市,杭城八区之一}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省份浙江省(Zhejiang Province)城市杭州市(英语:Hangzhou 拼音:Háng zhōu) 中文简称“杭”

基本概况

简介

萧山是杭州的南大门,历史悠久,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撤市设区。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117.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78440人。辖有17个建制镇,11个街道。区委、区政府驻地城厢街道。

地形类型

萧山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为主。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气温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钱江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和六桥飞架钱塘江南北。浙赣、萧甬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104国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甬运河和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汇流。2008年,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67.3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1.08万吨,,两项排名均列全国第8位,航班架次为11.47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3.8%;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列上海的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之后。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最令人嚮往的城市十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名”、“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全国百强县市第七名”、“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等称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县(市)。近几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级首位。2000年和2001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萧山分别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绒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名镇、中国製造业十佳投资城市、亚洲製造业示範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淋浴房之乡、中国卫浴配件基地、中国花边之都等称号。2007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0.1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4.4%、64.88%和30.7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829元,增长19.53%,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932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11.5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88亿元,分别增长33.0%和34.9%(原口径)。2008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567元,增长15.16%,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11907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分别增长13.6%和17.3%(原口径)。 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均保持全省县(市、区)级首位。

本文由'飞篷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