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弥勒根本道场

弥勒根本道场

弥勒根本道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

雪窦山为弥勒根本道场,在佛教界早有公论。1922年出版的《佛学大辞典》记载:根据中国佛教的特色,按照中国的“五行”、“五方”、“五大”、“五菩萨”之说,普陀观音南方属火(表悲属水大)、峨嵋普贤在西方属金(表行属火大)、五台文殊在北方属水(表智属风大)、九华地藏在中央属土(表愿属地大)、雪窦弥勒在东方属木(表慈属空大)。奉化是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之地。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就是根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塑造的。

基本介绍

中文:弥勒根本道场别称:弥勒道场、弥勒菩萨道场地址: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

风景名胜

雪窦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四明第一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弥勒根本道场。雪窦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澱的佛教名山,位于雪窦山心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剎”之一 ,明时位居“天下禅宗十剎五院”之一 ,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与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剎”。

历史名寺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禅宗南岳五世常通禅师,闢为禅宗丛林。五代之后,禅宗兴起,后梁布袋和尚常来寺说法,成为弥勒应迹圣地。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法眼宗第三世智觉延寿禅师入住,撰《宗镜录》。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赠佛经和石刻御书,赐额“雪窦资圣禅寺”。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真宗颁敕谕赐宝牌,不许徭役,从此扬名天下。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宋理宗颁赐“应梦名山“。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天下禅院“五山十剎”之一。宋时,雪窦寺高僧众多着作录入佛教巨着《大藏经》。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列“天下禅宗十剎五院”之一。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皇帝赐法器、经籍,至今尤存。1926年,蒋介石题写“四明第一山”。1932年,太虚大师应蒋介石邀请,出任方丈,精研弥勒唯识学,致力于雪窦弥勒应迹道场建设,倡议雪窦山为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太虚大师在任雪窦寺方丈期间,积极倡导人生佛教”,重视佛教教育,大力推行佛教革新,对中国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帮助寺院修复建筑。1968年,雪窦寺最后一次遭到惨重破坏,寺僧被遣散。1984年,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出重建意见。1985年,重建工程开工。1987年,时任中国佛协会长的赵朴初先生视察雪窦寺时寄语:“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并称雪窦为五大名山。1988年寺院对外开放。90年代持续按规划继续修寺工程。2000年起,建造太虚塔院和华林讲寺。2005年5月,露天弥勒大佛工程获国宗局批准启动建设。2008年10月,大佛造像落成。2013年11月,雪窦山弥勒佛学院获国宗局正式批准。至此,雪窦寺的规模和盛况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所获奖项

2011年“布袋和尚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奉化获评“中国弥勒文化之乡”。

本文由'潜千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