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颍上方言

颍上<a href=http://www.zzww.net/tag/fangyan.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方言</a>

颍上县北接利辛,东南接寿县,南邻霍邱,西北毗阜阳,东望凤台,东西跨度较大。颍上方言总体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但实际上是商阜片和信蚌片的过渡,所以从总体风貌上看西部方言较硬、直,东部方言较软、转。语言短促简省,音调高亢有力。

基本介绍

中文:颍上方言外文名:yingshang dialect所属:中原官话信蚌片範围安徽省颍上县

简介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地区南部淮河、颍河交汇处,地处淮北平原最南端。颍上方言整体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其中,县城以西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颍上县城及其以东属于信蚌片,且越往东越倾向于淮南蚌埠方言。

历史

安徽省颍上县,地处淮河与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史属楚地。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2年(公元606年)定名颍上县,迄今已1400多年。颍上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记载其思想精髓的学术经典《管子》,博大精深,千古不朽,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一代名相泽后世”,当代有诞生了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等一代名流。 颍上古属楚地,铿锵有力,婉转动听的蔡楚余音仿佛连绵不断的颍河久久的渗透滋润着这片丰饶神奇的土地。颍上方言是“安徽方言”系统中“阜宿方言”一脉,属“皖北中原官话”範畴。(《安徽省志·方言志》(孟庆惠)方誌出版社1997年出版) 颍上县北接蒙城,利辛,南邻霍邱,西毗阜阳,东望凤台,东西跨度较大。阜阳方言本也属于皖北中原官话,由于河南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原因,阜阳方言大部分相近与河南方言。(考证中)东邻凤台县方言却属“皖中江淮官话”,因而,颍上方言实际上是两种方言的过度,所以从总体风貌上看西部方言较硬、直,东部方言较软、转。语言短促简省,音调高亢有力。

特点

声母部分

1.颍上部分地区方言中“h,f”不分,”f”的发音基本消失,以”h”代之。如”风“读”hong”.(广东话与福建也有情况)等。
2.“ying”读成“eng “如”硬“读成’eng’(特例)
3.平翘舌不分,平舌基本取代翘舌。

韵母部分

1.”ei “取代“I,ui”.如“水”;读“sei”,”里”读”lei’,等。
2.en”取代“un”.如“吨”读为“den”等。
3.东部几乡镇后鼻音韵母已消失,为前鼻音取代。如“成”读”cen “,等。

声调

1. 和国语相比较,如下:颍上方言四声一二三四,国语则应相应读为二三一四。
2. 保留部分古代入声。如日,月,雪,等,颍上方言读上声,国语已调成去声。

特殊的音节

颍上方言中出现一些特殊的音节,如果按照国语的发音标準,不能成字。如‘dei’等。变音的字。如“塞“读为”sai”.

语法

1.颍上方言在表达反覆疑问时用“克(疑问副词读khi)+谓词性词或词组”句式。如:克漂亮“意思为”漂不漂亮;等(六安地区也有此情况)。
2.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达说话者的褒贬态度。如“你大的蛋”为骂对方父亲的不雅语句

古遗词

颍上方言里保留一部分古代音节,仔细琢磨,甚为有趣。倘若你从那些村氓野夫口中听到他们脱口而出的古雅词,你大可不必惊讶。如“尻歹”无拘”“税”“避”,“那皇”等。

本文由'伯晓筠'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