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雷天铨太史第

雷天铨太史第

1642年张献忠攻破太湖县城的时候,太湖雷氏被张献忠部烧杀达100余人,太湖雷氏惨遭杀戮,所剩的雷氏子孙10余人四处逃难,其中第十代的雷佑祚带着妻子刘氏和媳妇周氏逃到了当时青石乡(现在的汤泉乡)的赵家河下游的南沖落户,生太湖雷氏的第十一代雷廷柱,雷廷柱不辱使命,承先启后,生育儿子5个,建起了这座规格高级的祖宅,其孙雷天铨康熙年间考取进士,是继太湖雷氏第十代雷演祚之后的第二位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国史编修,诰封“国史公”。太史第因此得名。

地理位置

在美丽的太湖县花亭湖上游的汤泉乡,古称赵家河,大家都知道汤湾温泉和蔡家畈古民居,但位于长岭岗老虎洞下的赵河村南沖的雷姓的“太史第”却寂寞数十年。本地居民熟视无睹,“太史第”的来历鲜为人知。它建于何年?有什幺文化渊源?它的建筑水平怎幺样?它与中国近代政治与文化有些什幺联繫?直到有一天,我们怀着惊奇和崇敬的心情走近这座古宅的时候,很多封尘已久的史事才慢慢展现在笔者的面前。这是一座清朝初期的古民居,位于现在的太湖县花亭湖上游汤泉乡青石河百花潭东边的南沖的凤形,依山傍水,古宅地形呈上山凤形,坐西南东北,背靠险峻的长岭岗老虎洞人形山,门前小桥流水,原“太史第”主体建筑和附属设施建筑面积达 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1200平方米,一进三堂厅,上、中、下三堂厅均为连七的二层土木建筑,每层堂厅之间的天井两侧建有厢房和阁楼,共大小房屋25间,大小天井8个。整个建筑雕樑画栋,齐檐封火,青砖小瓦马头墙,整体建筑均为木框架结构,四水归堂,各天井之间均建有排水通道,整个建筑自成一体,颇具防火、防盗、防潮功能。各幢之间均有走廊相通,除大门外有东西两侧门,西侧门外后角是水井。整体建筑古朴典雅,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集中体现在大门、外墙和堂厅的框架结构上,所雕、画的鱼樵耕读与飞禽走兽惟妙惟肖。属典型的徽派风格。可以想像这座建筑当年的辉煌程度,如今,除了“太史第”的匾额悬挂于大门之上,整个门庭冷冷清清,一脉相承的雷姓后代将近300多人口都搬出了故居,在故居的周围建起了楼房,随着很多老人的去世,这座建筑的历史也日渐模糊起来。费尽周折才慢慢找到雷氏家谱及佐证这座古建筑渊源的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座古建筑的主人及其祖先与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末代皇帝崇祯皇帝都有渊源。翻开雷氏家谱,得知太湖雷氏祖籍徽州,老家谱失传,可查的元朝末年高祖顺五公为避战乱从古徽州迁居江西鄱阳湖汪谢坝,迁湖始祖雷溥公系追随朱元璋起义,因建有战功被朱元璋安排为太湖镇守,始后太湖雷氏一直在太湖县城繁衍、居住直到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攻破太湖县城为止,从迁湖始祖雷溥公镇守太湖开始,历经10代,到崇祯十五年太湖雷氏人口达130余人,整个姓氏在县城居住几乎跨越了整个明朝,直到1642年张献忠攻破太湖县城的时候,太湖雷氏被张献忠部烧杀达100余人,太湖雷氏惨遭杀戮,所剩的雷氏子孙10余人四处逃难,其中第十代的雷佑祚带着妻子刘氏和媳妇周氏逃到了当时青石乡(现在的汤泉乡)的赵家河下游的南沖落户,生太湖雷氏的第十一代雷廷柱,雷廷柱不辱使命,承先启后,生育儿子5个,建起了这座规格高级的祖宅,其孙雷天铨康熙年间考取进士,是继太湖雷氏第十代雷演祚之后的第二位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国史编修,诰封“国史公”。太史第因此得名。太湖雷氏文化源远流长,太湖雷氏至今发展到26代之多,从第一代到第十九代,据家谱记载,考取庠生(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的达270余人,七品以上的官员7人,明朝着名的直谏忠臣雷演祚就是太湖雷氏的第十代传人。

相关记载

一本民国年间出版的《雷忠介公文集(遗集)》说明了雷氏家族的关係脉络。这本书是民国庚申年由雷氏第十九代传人雷元(现任牛镇镇副镇长雷曾宜的祖父)刻印出版,由太湖县知县高寿恆作序,被雷氏家族所收藏的《雷忠介公遗集》在文革期间全部遗失,但本乡金鹰村蔡家畈殷雪堂于民国年间所收藏的版本至今保存完好,被其孙殷文闯所保管。这本书是雷氏第十三世祖雷天铨(雷氏家谱和太湖县誌均称谓雷天铎)康熙年间考取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得知京城有位处士藏有其堂曾祖父雷演祚文集写藏本,上门苦苦哀求终于求得,把家藏文稿一起合编了这本《雷忠介公文集》。在太湖的一些史料中还记载着雷天铨所写的《过李杜店》的诗篇:“茫茫古路树栖鸦,此地曾停李杜车。一道寒泉诗思渺,三间茅店酒旗斜。当年风雨称同调,今日文章重两家。独有留题无处觅,夕阳空锁岭头霞。”这首诗写作将近300年,唱响了太湖李杜店的地名,足见雷天铨当年的文才和影响力,也能反映雷天铨这位清朝康熙年间年间的太史公名不虚传。据太湖县誌记载:雷演祚,号介公,安徽省太湖县城人,生于明万曆二十七年(1600),崇祯三年举人,崇祯十三年进士(庚辰特用),历任刑部主事、山东武德兵备佥事。在作家余世磊所撰写的《铁胆铜肝赤日心 ——晚明忠臣雷縯祚其人其事》文章里是这样介绍雷演祚的:虽为小臣,但以忠贞、直言、刚强闻于京师。时有“不怕天上有阴霾,只怕部里一声雷”的谚语。张廷玉所编的《明史》也详细记载了雷演祚:“雷縯祚,太湖人。崇祯三年举于乡。十三年夏,帝思破格用人,而考选止及进士,特命举人贡生就试教职者,悉用为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凡二百六十三人,号为庚辰特用。而縯祚得刑部主事。”弘光帝时,被奸臣马士英、阮大铖诬陷致死,为南明着名冤案。其事迹见于《明史列传》、《江南通志·宦迹传》、《安庆府志·乡贤传》等。据雷氏家谱记载,迁湖二世祖雷省中,明洪武中由荐举授太湖儒学训导,民号“学博公”。四世祖雷复,贡生,任山东德平知县,湖广麻阳知县。八世祖雷忭,贡生,敕授文林郎,任浙江景宁县知县。九世祖雷士迪,任广东电白县知县。十世祖除雷演祚中进士之外还有其兄弟雷永祚中举人,曾任江南徐州学政,后任高唐州知州,杭州府推官,诰封奉直大夫。十二世祖雷康生例赠翰林院庶吉士。十三世祖雷天铨,康熙年间进士。十七世祖雷承焕,奉宪谕办理军务,钦赏五品顶戴。雷承联,恩赐修职郎,钦赐“七叶衍祥”匾。十八世祖雷光奎光绪乙亥制荐辟中书科中书,诰封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乡謚孝刚,邑志称“徵士公”,民国黎元洪总统为其题匾“三族归仁”。现任江西鹰潭市委农工部部长、市政府农办主任、新农村建设办主任雷逢约是太史第的太湖雷氏第二十一代传人。太史第在民国年间,藏有书籍13书柜,由第十九世祖雷元掌管,这些珍贵的书籍在解放前夕外赠给外姓一部分,剩下的13担书在文革期间被当时生产队领导强行以每斤二分钱的价格当做废纸卖给了供销社。雷氏藏书除家谱之外全部失传。太史第建起来之后又历经十五代的发展,现有人口300余人,大部分居住在太史第附近,少数迁居江西、本县城西乡,湖北等地。“太史第”历经300余年的风风雨雨,承载着太湖雷氏在明朝、清朝发展过程中的风光和灾难,蕴含着270多位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的艰辛与荣耀,其兴与衰,乃时代的缩影。富含数百年雷氏家族的文化积澱,保守而不呆板,低调而不张扬,严谨中藏活力,乃至养在深闺人未识。(作者:赵国勤 刘辉)

本文由'於盼秋'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