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清平乐·上元月蚀

清平乐·上元月蚀

《清平乐·上元月蚀》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此词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二句描绘了月全蚀时所见的景象,后二句讚美其景象不比寻常,即由于月色不明,故使得宫中灯火反显出辉煌,如此美境就更富朦胧感、梦幻感。下片写月出蚀的情景,前二句写月蚀渐出呈现“初弦”之景,后二句写蚀出复圆。前后八句,写了月蚀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清平乐·上元月蚀作品别名:清平乐·元夜月蚀创作年代:清代作品出处:《饮水词》文学体裁:词作者:纳兰性德

作品原文

清平乐·上元1月蚀
瑶华2映阙3,烘4散蓂墀5雪6。比拟7寻常8清景9别,第一团圆时节10。
影娥11忽泛初弦12,分辉借与宫莲13。七宝14修成合璧15,重轮16岁岁中天17。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上元:俗以农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2、瑶(yáo)华: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此处借指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
3、阙(què):帝王的住所。
4、烘: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乾燥。
5、蓂墀(míng chí):生有蓂荚的宫殿台阶。蓂,一种传说中的瑞草。墀,台阶上的空地,也指台阶。
6、雪: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
7、比拟:比较,对照。明·刘元卿 《贤奕编·执泥绘像》:“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毛泽东 《论持久战》:“ 中国 近代无数解放运动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
8、寻常:平常,普通。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宋·叶适《刘公墓志铭》:“今不过寻常文书,肯首而退尔。”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观此,则雄之学,岂寻常文墨士哉!”巴金《家》七:“这果然一个不寻常的讯息,众人的心情马上改变了。”
9、清景:清光。晋·葛洪《抱朴子·广譬》:“三辰蔽于天,则清景暗于地。”又,三国曹植《公宴》:“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10、第一团圆时节:一年当中的第一次月圆
11、影娥:即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此池本凿以为玩月,后代指清可鉴月的水池。《三辅黄图·未央宫》:“影娥池,武帝凿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亦曰眺蟾台。”
12、初弦:上弦月,指阴曆每月初七八的月亮。其时月如弓弦,故称。
13、宫莲:莲花瓣的美称,这里指宫灯。
14、七宝:古代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唐·段成式《酉阳杂坦·天咫》:“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
15、合璧:两个半璧合成一圆形,称之为合璧。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赏以双珠,赐以合璧。”
16、重轮:月亮周围光线经云层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古代以为祥瑞之象。
17、中天:高空中,当空。《列子·周穆王》:“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迺止。”唐·杜甫《后出塞》诗:“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陈毅《乐安宜黄道中闻捷》诗:“半夜松涛动山岳,中天月色照鬚眉。”

白话译文

月光映彻宫阙,照在长着瑞草的殿阶前,雪白一片。与寻常月夜之景不同,这是一年第一个月圆时节。忽然,影娥池中倒映出的天空如同初弦新月一样暗淡无光,只能藉助庭院里的盏盏莲花似的宫灯增添光辉,七种珍宝缀饰成一轮圆月,月亮轮廓外围的光圈年年都高悬天空。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一说作于康熙四年(1665),时年作者十岁。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元节即现代人们俗称的元宵节。古人很重视上元节,到了那天,自然会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地过节。而那一天的热闹,也丝毫不亚于过年。许多文人墨客也愁着热闹,将这番景象记录一二,留在文中。
纳兰虽然是写上元节,但他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他写到了月食。这首词全用白描写月食,前后八句,写了月食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上片前一句描绘了月全食时所见的景象,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生长字瑞草的殿阶上,呈现出洁白一片的景象。景象与往年相比,更富朦胧感、梦幻感,可谓是第一团圆之节。下片写月出蚀的情景,前两句写月蚀渐出,犹如初弦夜之景,后两句写蚀出复愿,清辉洒满天上人间。
“瑶华映阙”,瑶华散发出的光芒,不用雕琢,自然而美丽,在夜色中久久不能散去。而在这里,纳兰用瑶华来写月光,更是突出了月色的清冷,仿佛美玉一般,动人心魄。月亮发出犹如美玉一般的光芒,照射大地,此处短短四个字,却能令人联想起无数的月色美景。
“烘散蓂墀雪”,这首词中,纳兰用了许多典故,这句话又是一个典故,在《竹书纪年》中记载道:“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蓂菜,一曰历荚。”相传,唐尧观冀而知月。虽然这只是关于月亮的一个美好传说,可是用在此处,令词意更显得朦胧诗意,纳兰用意也十分深刻。它在接下来的词句中,也加以解释
“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今年的景象和往年相比,似乎更加朦胧,更加梦幻了。到底是月食与以往有所不同,还是纳兰的心境与以往有所不同,这很难说清。但人心浮动,所看到的景物也有所不同,这是一定的。
纳兰经历过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而后再去看景物,自然会有与之前不同的理解。上片朦胧之美,下片便是清晰而作,下片写出月出蚀的情景,让人十分震撼,仿佛真的亲眼所见,历历在目一般。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这句写月食刚开始的情景,神话与现实相结合,忽而玄幻,忽而真切,十分美妙,而后便是写月食结束后的情景。
“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经历过月食后,月光重新洒满人间,让人有种劫后重逢的喜悦,这一简单的词,不仅写出了月食的场景,更写出了人心内激荡起伏的一面,属词之上品。

名家评论

古敏:此词展现了月全蚀时所见的朦胧感与梦幻感。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长子。善骑射,好读书,作词主情致.尤工小令。词的风格接近李煜,多写离别相思及个人感受,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梁啓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为《饮水词》。

本文由'藏智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