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牙(汉字)

牙(汉字)

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嵌入上、下颌骨牙槽内,分别排列成上牙弓和下牙弓。可咬切和磨碎食物,并对发音辅助作用

基本介绍

外文名:tooth拼音:yá笔画:4五笔86:AH

形义解释

牙,在古代牙和齿不同意义两个字,有牙医和齿医之分。现在大多通用,并以牙通称牙齿。牙的本意指口腔后部的槽牙,齿的本义指门牙。音标发音中,齿音在前,牙音在后。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齿是前面的门牙,牙是大牙在后面咀嚼用的(咬牙切齿)。不可搞混。
现代医学里将牙齿分为正门牙,侧门牙,犬齿第一小臼齿,第二小臼齿,第一大臼齿,第二大臼齿,第三大臼齿,误导了相当一部分人。
对于齿的解释是,人类和高等动物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每个齿分三部分。下部细长成锥形,叫齿根,上部叫齿冠,齿根和齿冠之间的叫齿颈。按部位形状的不同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通称牙或牙齿。
可见在现代汉语中牙和齿一个意思,并没有区分。但是如果在需要区分的情况下,那幺齿才是门齿,牙是大牙。不可以混淆。通称情况下也应该全用牙或全用齿。
以下各义项参照《汉语大字典》编写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牙的解释:
1.大齿(犬齿)及门齿:~垢。~龈。~碜。~祭。
2.特指象牙:~雕。
3.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又如植物的幼芽。再如雄性动物生殖器,如“~狗”即雄狗。
4.指古代将军之旗。亦指汉族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汉族军队成建制就地转化为地方行政单位后,指官署。亦指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王庭(西北少数民族即戎狄之类,其氏族组织既是生产生活单位,也是作战单位)。
5.用同“互”,指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儈。泛指介绍人。案:“牙”上下交错称为“咬”,字从口从交,意为上下牙互动,故引申为互相交易之义。
6.姓。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𤘈《唐韵》五加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牛加切,𠀤音芽。齿也。《说文》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易·大畜》豮豕之牙。《战国策》投之一骨。轻起相牙。《注》以牙相噬。《诗·周颂》设业设虡,崇牙树羽。《疏》栒之上刻为崇牙。以锯齿捷业然,故谓之业牙,卽业之上齿也。《礼·明堂位》殷之崇牙。《礼·玉藻》佩玉有沖牙。《疏》其形似牙也。《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注》牙璋,瑑以为牙,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集韵》旗名。《张衡·东京赋》牙旗𦆯纷。《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韵会》立于帐前,谓之牙门。《后汉·公孙瓒传》拔其牙门。《史记·东方朔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姓。《风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后。与芽通。《前汉·金日磾传》霍氏有事萌牙。《注》师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绪,若草之始生。《集韵》语下切,音雅。车罔。《集韵》鱼驾切《韵会》五驾切,𠀤音讶。《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牙也者,以为固抱也。《注》牙读如讶。谓轮輮也。《疏》讶,迎也。此车牙亦輮之,使两头相迎,故读从之。《唐韵正》古音吾。《诗·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唐韵正》与虞吾𠀤通。《诗·召南》吁嗟乎驺虞。《山海经》《墨子》𠀤作驺吾。《前汉·东方朔传》作驺牙。叶五红切。《诗·小雅》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叶音峨。《晋京洛童谣》遥望晋国何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

汉字演变

牙(汉字)

方言读音

潮汕话

本文由'牛凝绿'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