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灵蛇珠

灵蛇珠

基本信息

词目:灵蛇珠

解释:即“随侯珠”,古代与和氏璧同称稀世之宝之一。后以“灵蛇珠”喻绵绣文才。

基本介绍

中文:灵蛇珠拼音:líng shé zhū注音:ㄌㄧㄥˊ ㄕㄜˊ ㄓㄨ解释:随侯珠

详细释义

典源

《搜神记》卷二十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水经注疏》卷三十一〈涢水〉~264~《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三国魏·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隋侯之珠。」

释义

相传春秋时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后以“灵蛇珠”喻绵绣文才。

同源典故

报恩珠 报恩蛇 报恩蛇珠 抱灵蛇 握蛇珠 握灵蛇 明珠吐着 汉东珠 蛇珠 觅明珠 衔珠长蛇  隋掌明月 隋珠 随侯蛇珠 随掌夜光 随珠 灵珠报 灵蛇 灵蛇吐 灵蛇报 灵蛇满袖

运用示例

三国魏曹植《与杨祖德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清黄宗羲《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者,竟不异虫讙鸟聒,过耳已泯。”
清 顾炎武 《松江别诸友人》诗:“欲将方寸报,惟有汉东珠。”
南朝 梁 沉约 《咏帐》:“ 随珠既吐曜,翠被复含风。”
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随珠一寸, 魏后扬眉; 和璧千金, 秦王动色。”
清 孙枝蔚《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二:“令弟赠以诗,美言如随珠。”

本文由'苏自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