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会元书院

会元书院

会元书院就位于莆田市枫亭镇塔斗山会元寺附近,初建于唐闽王王审知治闽之时,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在此就学,如南康郡王、杞国公陈洪进;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及胞弟进士蔡高;宋徽宗朝代宰相、太师蔡京及弟蔡卞,还有元状元林亨,明进士陈迁、薛大丰、林兰友等历史名臣。宋玄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理学大家朱熹在十九岁考中进士,被授予同安县主簿,当他路过枫亭夜宿驿站时,因仰慕枫亭是北宋名臣蔡襄故里,周围有许多人文胜景,特别是塔斗山有五代时创建的万寿塔,山上风景独特,又听了驿站官员的讲述后,便前往塔斗山游历,感触良多,便在隐晦台聚集四方文人学子,座谈理学经典,研讨传授理学精粹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会元书院地理位置:莆田市枫亭镇塔斗山会元寺附近

书院简介

会元书院就位于莆田市枫亭镇塔斗山会元寺附近,初建于唐闽王王审知治闽之时,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在此就学,如南康郡王、杞国公陈洪进;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及胞弟进士蔡高;宋徽宗朝代宰相、太师蔡京及弟蔡卞,还有元状元林亨,明进士陈迁、薛大丰、林兰友等历史名臣。宋玄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理学大家朱熹在十九岁考中进士,被授予同安县主簿,当他路过枫亭夜宿驿站时,因仰慕枫亭是北宋名臣蔡襄故里,周围有许多人文胜景,特别是塔斗山有五代时创建的万寿塔,山上风景独特,又听了驿站官员的讲述后,便前往塔斗山游历,感触良多,便在隐晦台聚集四方文人学子,座谈理学经典,研讨传授理学精粹。

会元书院

朱熹在塔斗山讲学时,看到会元书院已破败不堪,就倡议重建会元院,当地文人学子便集资盖起书院,并邀请朱熹写下手书“敬义堂”三个大字作为横匾。1192年,朱熹任满漳州知事返回建阳时,再度停留枫亭讲学。故地重游有感而作诗:“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往返无几日,景物变千林。晓磴初移履,寒云欲满襟。玉梅悚半落,犹足慰幽觅。”

历史沿革

明代中叶,会元书院又遭毁坏,嘉靖四年(1525年),兴化知府朱衮巡视到塔斗山,看到山势秀拔,草木葱茏,一时得会于心,便同仙游知县肖宏鲁发动境内民众捐资重建。书院正中为崇正堂,内祀朱熹牌位,以祭祀朱熹及他的理学精神对莆田书院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本文由'尉从冬'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