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发文日期:2012年08月21日

名称: 湖北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文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54号

主 题 词: 安全 事故 处理 办法

基本介绍

中文: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索 引 号:000014348/分类:安全生产监管 ; 政府令发布机构: 省政府办公厅

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已经2012年8月13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一条为了规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办法。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事故等级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划分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準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原则,及时、準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支持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并保障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经费。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负总责。
事故发生地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必要时,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上级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查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第七条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与事故相关单位和个人有直接利害关係的,应当迴避。
第九条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有权依法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进行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和举报事故或者反映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热线、值班电话、传真以及举报奖励的有关规定,随时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接受举报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事项进行核实,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予以奖励,奖励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列支;对举报事项、受理举报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十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监察机关、工会、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抄报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逐级上报时,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相关公共紧急电话受理部门(如:110、119、120等)在接到事故报告时,应当及时将有关信息转报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上报的同时,应当于1小时内用电话快报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随后补报文字报告。
第十三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相关证照是否齐全);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採取的措施;
(六)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及联繫方式
(七)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十四条事故报告后出现伤亡人数变化等新情况的,负责事故报告的单位应当立即补报。
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于当日续报。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迟报事故,即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
(二)漏报事故,即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
(三)谎报事故,即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查明的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
(四)瞒报事故,即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
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採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或者引发次生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地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事故发生地有关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或其委託的相关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现场,主持事故处理和救援工作。
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事故发生单位或者参与事故救援的人员应当及时将受伤人员送至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抢救治疗,不得推诿拒绝。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垫付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并在事故调查组成立后将相关证据移交事故调查组。因事故救援需要改变事故现场现状的,应当做出标记,绘製现场示意图,製作现场视听资料,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不得伪造、变造、隐藏或者毁灭相关证据。
第十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较大涉险事故,参照较大事故的规定报告,并组织抢险救援:
(一)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二)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三)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事故;
(四)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
(五)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险化学品仓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
(六)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发生其他涉险事故的,按照一般事故的规定报告,并组织抢险救援。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涉嫌非法生产经营造成的较大事故以及涉嫌谎报、瞒报的较大事故,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涉险事故、涉嫌非法生产经营造成的一般事故以及涉嫌谎报、瞒报的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死亡的、重伤3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下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委託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事故发生地跨行政区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指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负责调查。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二十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事故报告后48小时内,会同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二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係。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组长一般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人民政府直接组织的事故调查,调查组组长由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二十三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确认是否存在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行为;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範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四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需要其提供相关档案、资料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複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应当在事故调查组规定时限内,提供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行政许可及资质证明複印件;
(二)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员职责证明;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相关管理制度;
(四)与事故相关的契约、伤亡人员身份证明及劳动关係证明;
(五)与事故相关的设备工艺资料和安全操作规程;
(六)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明以及有关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七)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基本情况的说明
(八)事故现场示意图;
(九)有关责任人员上一年收入的有关证明;
(十)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材料。
前款第一项和第九项规定的材料内容需要有关部门予以确认的,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故处理需要或事故调查组的意见,及时依法对事故发生单位的相关人员和财物採取强制措施。
第二十七条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或者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託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或者评估。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或者评估。
急性工业中毒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立即通知具有资质的单位对事故现场进行技术检测鉴定。
技术鉴定和评估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第二十八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信息。
第二十九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对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充分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意见不一致的,由事故调查组组长根据多数成员的意见作出结论,同时将少数成员的不同意见如实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条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三十一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发生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情况;
(六)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七)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八)事故防範和整改措施;
(九)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籤名。
第三十二条在事故调查过程中,经事故调查组认定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在及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书面认定后,由本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另行委託有关部门组织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做好有关移交工作。
由于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发生变化超出调查处理许可权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将事故移交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
第三十三条事故调查报告经事故调查组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后,呈报负责事故调查处理的人民政府。
事故调查的有关证据和资料应当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归档保存。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覆,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作出的批覆抄送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批覆后5日内将批覆的有关内容函告事故发生单位和负责落实责任追究的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五条有关机关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覆,依照法定许可权和程式,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对涉嫌犯罪的事故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覆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接到事故处理意见和整改指令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落实事故处理意见、整改措施,接受工会和职工监督。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应当经作出停产停业整顿决定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範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在事故处理工作完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向组织事故调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监察机关书面报送事故调查报告批覆中有关人员责任追究的落实情况。
第三十七条建立事故调查处理督办制度。较大事故调查处理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一般事故调查处理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
第三十八条监察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有关机关、单位落实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覆的事项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九条事故处理的信息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
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批覆之日起15日内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情况。但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信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二)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的罚款;
(三)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事故发生单位有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行为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300万元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500万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2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贻误事故抢救或者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二)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三)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五)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四十三条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隐匿资金、财产、销毁有关证据、资料,或者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至90%的罚款;
(二)谎报、瞒报事故或者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负有责任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6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6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15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7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以上7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15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7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7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罚款数额的下限不得低于2万元: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处理责任人员,落实整改措施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将落实人民政府批覆的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涉险事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第四十九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为事故发生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藉机打击报复的。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覆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察机关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合法和非法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包括企业法人、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生产经营主体
本办法所称的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五十三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四条本办法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解读

2012年8月1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事关人民民众的切身利益,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影响,这部地方政府规章的公布施行是湖北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执政理念
一、制定《办法》的必要性
2007年4月9日,国务院以第493号令公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报告时限以及调查处理的範围、许可权和程式等事项作出规定,为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但这部行政法规的部分规定较为原则,如对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及其职责的表述不够明确,对事故报告的形式和时限要求不够具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较大,需要加以细化。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事故报告不及时,谎报、瞒报、迟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事故调查处理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调查组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调查处理程式、报告内容、处理尺度等尚不够规範,事故处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三铁”(铁的面孔、铁的手腕、铁的标準)的要求尚未得到严格落实,对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事故调查处理应有的作用
当前,湖北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各类事故总量仍然较高,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2011年发生了5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民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进一步规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条例》所确立的框架,结合湖北省实际,通过地方立法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的有关方面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时準确,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规範有序,是非常必要而又迫切的。
二、《办法》的立法依据
(一)法律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责任。”第七十条至第七十六条分别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进行了原则规定。该法作为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式以及调查处理的原则、程式和要求的规定,为制定《办法》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二)行政法规
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替代了《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式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报告时限、内容以及调查和处理的範围、许可权、程式等事项作出规定,为《办法》提供了直接的行政法规依据。
(三)地方性法规
2006年3月31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四章共五条,专门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内容。省人大常委会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内容和程式,为制定《办法》提供了直接的地方性法规依据。
此外,《办法》还吸纳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1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总局令第42号)等部门规章的相关规定。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是关于规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式方面的政府规章,共六章54条,在《条例》确定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制度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了组织事故调查的主体
《条例》中关于事故调查主体的规定比较原则,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的实践看,由于没有具体规定事故调查工作的组织机关,导致事故调查组建立迟缓,容易延误事故调查时间,错失事故调查的良机。为进一步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满足事故调查处理的时效性等特殊要求,《办法》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定位,结合实践经验,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工作的做法固定下来。
(二)上收部分事故的调查处理权
《办法》沿用了《条例》关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类事故分级的规定。同时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将《条例》关于“上级人民政府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的规定固定下来,上收涉嫌非法生产经营的事故和涉嫌谎报、瞒报的事故的管辖权,以利于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三)对事故报告作出补充规定
为充分发动民众、依靠民众,有效遏制谎报、瞒报事故现象的发生,《办法》明确奖励举报和保护举报人的相关规定。为方便举报,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并明确相关公共紧急电话受理部门(如:110、119、120等)转报有关信息的职责;增加了对“涉险事故”报告的规定,列举了六类较大涉险事故,应当参照较大以上事故报告;解决了因报告不及时导致救援不力,从而造成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扩大的问题。
(四)关于事故处理的补充规定
《条例》在事故调查报告的呈报和批覆程式上规定的比较原则。为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确保做到“四不放过”,在《条例》规定的基础上,《办法》作出相关补充规定:一是对落实事故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按照许可权和规定时间批覆后,批覆的有关内容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批覆后5日内函告事故发生单位和负责落实责任的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二是对落实事故责任追究作出规定。明确规定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许可权和程式,落实事故处理意见。三是建立防範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其监督检查制度。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责任单位接到事故处理和整改措施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落实事故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并强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内及时开展专项整治;明确要求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部门在事故处理工作完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落实情况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规定监察机关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有关机关和单位落实政府批覆事故进行专项检查,并向政府提交书面报告。四是建立事故调查处理督办制度。一般事故、较大事故调查处理分别由设区的市和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五是建立事故处理情况的公布制度。细化了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情况的主体和时限。

本文由'雷卓尚'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