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海拉尔西路办事处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海拉尔西路办事处

海拉尔西路街道办事处地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北城郊结合部,辖区範围东至赛罕路,与新城区海拉尔东路相接;南起京包铁路,与光明路办事处为邻;北至京包高速,与公路为界;西至呼铁局西机务段、内蒙古军区教导大队,与钢铁路办事处比邻,辖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是回民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办事处,现居民总户数达1.5万余户、常住人口约3.5万人

海拉尔西路街道办事处地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西北城郊结合部,辖区範围东至赛罕路,与新城区海拉尔东路相接;南起京包铁路,与光明路办事处为邻;北至京包高速,与公路为界;西至呼铁局西机务段、内蒙古军区教导大队,与钢铁路办事处比邻,辖区总面积5.3平方公里,是回民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办事处,现居民总户数达1.5万余户、常住人口约3.5万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等16个民族。辖区设有7个社区居委会,拥有21个基层党组织,驻区单位41家,其中事业单位6家,企业27家,有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海西国小等4所国小、呼和浩特市第十三中学、第四十中学、内蒙古水利学校、呼和浩特市铁路司机学校等教育单位8家。街道办事处机关科室设有党务、 妇联、经济、民政、行政、计画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办公室、团总支、环卫站、财务室、档案室、人民武装部,下设税务徵收所和劳动保障事务所两个二级单位。海拉尔西街东西横穿办事处境内,西端与金海路相通,直达金川开发区;北部赛罕路是呼和浩特市的主要出城口之一,向北直达武川县,东西与呼包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是首府城区建设与开发改造的重点地区。海西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园区,驻有自治区最大的橡胶机械製造企业——内蒙古宏利达橡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呼市迪森锅炉製造总厂、呼市煤气化总公司、内蒙古飞鹰汽车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呼市炼铁厂、呼市众环股份有限公司工具机附属档案厂)、内蒙古水利机械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农机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十余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形成了海西独特的经济产业发展格局。海西街道办事处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区委、区政府的领导,结合海西地区的实际,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扩大改革成果,开拓创新,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一个环境劣、治安差的老新钢正在被街道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社区功能齐备、民众安居乐业的新海西所代替。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市场建设逐具规模,社区建设日新月异,小街巷改造成绩斐然,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街道办事处一直本着“强化工业、巩固商业、拓展服务业”的基本思路,稳发展、活资产、强内联、建市场、促开发、增税收、招商引资、助工扶商,使海西地区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连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2005年海西地区工业总产值3611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54%,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446万元,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63%,工业上缴税金198万元,限额以上商业销售总额11704.4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52.7万元,招商引资6000万元,超额完成20%,完成税收任务703万元,超收125万元。目前,办事处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战略西移的有利时机,成功引进了内蒙古奥捷、利丰、猎豹等几家大型的汽车销售集团落户海西,全力在赛罕路、金海路打造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为一体的汽车商贸一条街。 海西街道办事处立志把海西这块家园建设成社区居民的乐园,让海西成为镶嵌在呼市西北城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为首府、为回民区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是践行民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提升辖区居民居住水平、改善卫生环境、完善街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海西地区棚户区改造,回民区海西路办事处全面摸底辖区棚户区情况,製作棚户区ppt,印製海西地区棚户区卫星图、辖区示意图,认真研究制约海西地区社会、人文、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对比各项数据,总结出海西地区“三多一差”特徵:即破产企业多、贫困人口多、下岗职工多、基础设施差,将特徵明显的工农兵路筒子楼、华建四处大院等棚户区基本情况申报棚改项目,规划辖区发展方向
一、工农兵路筒子楼、华建四处大院棚户区现状
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户区位于工农兵路以东,东接海溪家园,北至盛泰雅园小区。共有筒子楼7栋、旧楼房5栋、平房38排。涉及阀门厂、橡机厂、监狱管理医院、锅炉厂等多家产权单位。总占地面积约140亩,住户约1200户。华建四处大院棚户区位于海拉尔西街海中桥西南处,东临扎达盖河沿河西路,西接元和家属楼,南至铁道线,北接海拉尔西街民航楼。原有平房12排240间、私搭乱建平房6排137间、二层楼房3处。总占地面积37亩,住户约500户。
这两处棚户区大多始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生活条件恶劣,地下排水管网不通造成居民区四季污水横流,已有旱厕均不能使用,居民乱堆乱放垃圾容易滋生蚊蝇,病菌传播。房屋内电线老化多次引起火灾,屋顶裂缝漏雨造成房屋坍塌。针对以上问题,回民区海西路办事处研究对策,实施部署,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安排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安全排行动,制定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中到大雨天气启动防汛小分队入户劝离危房人员转移及时防汛安置点,竭尽全力保护危旧房屋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进棚改项目落地海西
多年以来,棚户区居民曾多次到海西路办事处反映诉求,请求解决基础设施差,排水难、出行难、取暖难、入厕难、防火难等一系列生活问题。海西路办事处从长远考虑,以棚户区改造为出发点,从基层人大、信息工作、城市建设、信访工作、安全生产、防汛防疫、改善民生、社区物业等工作层面着手连续多年,多层次多角度上报棚户区存在隐患原因分析、对策建议以及辖区筒子楼、危旧平房楼数、栋(排)数、实际户数、房间数、建设年代、产权单位、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等基础数据。2014年4月份,海西路办事处针对棚户区改造问题,开展民众路线徵求意见活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领导、海西区域工委、区人大海西代表团代表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基于这些建议,办事处编制了《海西路办事处筒子楼棚户区情况说明》项目册进行上报。在2014年自治区人代会上,海西路办事处通过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快呼和浩特市海西路办事处辖区危旧房屋改造事宜的建议》。对此,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对自治区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第344号建议的答覆》(内建保函【2014】309)档案中,第三条明确答覆海西路办事处辖区危旧平房区,呼和浩特市已列入2015-2017年尝试棚户区改造规划。随后,办事处也积极争取我市、我区棚改政策和项目,争取区域内儘早予以棚户区改造。2015年海西辖区工农兵路筒子楼、华建四处棚户区被列为回民区城区边死角及危房改造征拆项目,海西路办事处採取三项措施,积极推进棚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实施。
确保顺利完成海西路办事处辖区範围内改造项目,经研究决定成立了海西路办事处棚户区及打通工农兵断头路徵收改造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棚户区、危房改造和配套设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回民区常委、副区长、宣传部部长王志强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海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闫海涛、海西路办事处主任白晓森担任。小组涉及10家成员单位,分别为回民区海西路街道办事处、宣传部、文体局城管大队、发改局、市民服务中心、人社局、教育局。小组下设文秘宣传、后勤保证、两违整治、信访维稳4个专项工作小组。同时,还成立了工农兵路棚户区和华建四处棚户区两个徵收改造组织机构,下设14个入户调查小组。通过建立回民区领导包片工作机制,抽调区各委办局科室领导和业务骨干以及海西路办事处领导、干部、格线员组成百人队伍,充实到土地和房屋徵收第一线,切实提高了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
(二)坚决贯彻政策与落实。
2015年8月20日,回民区常委、副区长、宣传部部长王志强组织海西路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呼和浩特市加快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乡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画实施方案》、《中共回民区委办公室回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我区2015年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工作计画的通知》(回党办通〔2015〕28号)等棚改相关档案精神,并对照7月24日回民区召开的棚户区老旧房屋改造动员大会关于着力打通11条断头路、启动二环快速两侧8个城中村改造、完成59个城区边死角及城乡危房拆迁、实施17个棚户区拆迁改造的重要决策部署,海西路办事处制定了《海西路办事处关于棚户区及打通工农兵断头路徵收改造实施方案》、《工农兵路棚户区徵收改造任务分解表》、《华建四处大院棚户区徵收改造任务分解表》等档案材料,随后召开了辖区棚户区改造干部动员会、部门碰头会、业务法律培训会、调查工作小组汇报会、棚户区改造进度会等会议,本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工作原则,从档案起草、登记表印发到任务分解、职责分工再到入户摸排、信息蒐集,有力推动了辖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
(三)开展工作宣传与动员。
为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回民区海西路办事处将原海西劳动保障所旧址改建成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户区改造房屋徵收现场指挥部,配套相应信息採集登记办公设施,统筹指挥调度、现场办公棚改事项。并从8月22日开始,实行周六、周日连班工作制,在工农兵路筒子楼和华建四处棚户区分发张贴了《致工农兵路筒子楼棚户区居民的一封信》、《致四处大院棚户区居民的一封信》、《海西地区棚户区危旧房徵收改造入户调查的通知》、《海西路办事处徵收改造入户调查表》,入户告知居民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倡导树立“棚户区改造,我有责我支持我参与我受益”的观念,积极做好动迁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力推进辖区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工作。
三、长远布局,探究地区转型发展切入点
(一)研究探讨城建方案,绘製宜居西城蓝图。
为贯彻落实回民区“3321”发展战略,海西路办事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措施,提出“以一街(海拉尔西街)、两河(扎达盖河、乌里沙河)为主线,加大沿街两侧棚户区改造力度,建设两河四岸景观带,积极推进新区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新海西”的城市建设工作总体思路。通过积极与区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保持经常性的对接联繫,及时沟通情况,促进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配合和服务等工作,接受金海商圈辐射,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并适当布局建设专业市场,道路两侧特别是北侧纵深主要建设高档住宅小区。结合市里、区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两河”沿河道路,营造人文、自然景观,建设居集绿地、休闲、餐饮、会所等为一体的休闲经济带、文化景观带。
(二)强化规划统筹作用,不留棚户区边死角。
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遵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一组织规划设计,实行连片改造,不降低标準,不留死角死面,做到改造一片成型一片。道路、给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按照规划同步建设,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在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和地区面貌。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分片推进适度分流。
通过政府主导拆迁,加快棚户区改造速度,保证改造顺利实施。依据改造计画,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按照领导责任分片机制,参与联繫市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实施、项目确定、规划编制、检查指导。针对因安置居住密度过大问题,採取适度安置分流,考虑周边正建的棚户区项目(清怡花园、天昱自由度)适当分流原住户,减少安置压力。

本文由'兆月'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