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塞下曲(张祜诗作)

塞下曲(张祜诗作)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铺陈的手法,叙写守边战士生活,抒发自己对冲杀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士的赞烦之情。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塞下曲创作年代:唐代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张祜

作品原文

塞下曲
二十逐嫖姚⑴,分兵远戍辽⑵。
雪迷经塞夜⑶,冰壮渡河朝⑷。
促放雕难下⑸,生骑马未调⑹。
小儒何足问⑺,看取剑横腰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逐:跟随。骠姚:汉代武官名号,汉武帝时霍去病为票姚校尉,曾六次出击匈奴,立下了很多战功,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人称他为“霍骠姚”,这里用骠姚代指武将。
⑵戍:防守。辽:指今辽宁省辽河流域。
⑶迷:迷漫。
⑷壮:这里指坚硬。
⑸促放:急促地放出。雕:一种兇猛的鸟,经过驯养可以用帮助打猎,打猎的人出猎时把雕架在肩上,发现猎物就纵雕去猎取。难下:是难以驯服、收放的意思。
⑹马未调:马投有调理驯服。
⑺问:这里指谈论。
⑻取:语气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白话译文

二十岁就跟随将军把兵当,
赤胆忠心日分夜夜保国防。
黑夜里大雪迷漫经过边塞,
清晨里冒着寒风渡过冰上
大猎雕野性未改难以出放,
烈马还没调驯好横冲直撞。
小小儒生哪里位得来谈论,
请看战士腰挎宝剑斗志昂。

作品鉴赏

开头“二十逐骠姚,分兵远戍辽”两句,用二十岁远离父母随武将守边的事实,暗示了青年战士的远大脚怀。为了使自已能履行光荣神圣的使命,不得不“雪迷经寒夜,冰壮渡河朝”,历经千辛万苦,日夜兼程,以此衬託了战士们为国事、不怕栖牲,不怕困难的高尚情操。从第三句的“雕”和”马”两种事物,烘托出战争频繁和应战之急,这些都是对腰横宝剑的守边战士英雄业绩的具体描写
这首诗在意境的熔铸上也突出了诗人的襟怀,从而呈现出朴素自然艺术特色,足见诗人立足之高及构思之深。诗从二十齣征、雪迷寒夜、冰渡河朝、放雕难下、骑马来调等儿处进行描写,有的从时间上,有约从地域上,有的从人们所熟悉的事情上着眼,用典型事例,突出战争的频繁及战士们守边的坚定信心。这就体现了作者审美情趣的高远。他不用神驰般想像,也没有面面俱到地描写,既不横溢太空也不纤回萦绕,最终塑造出了守边战士完美的艺术形象。从中可见作者雄浑悲壮之情,唯其立足高,取境才能深,要精深,还要有含量道理。仅六句,就将边塞战争、外敌入侵、守边战士的英武一一呈现出来,的确达到了“以少许胜多许“的效果。尤其最末一句,收尾有力,有余音绕樑三日之感。不容置疑,这是作者主旨所在,他径直抒发感情匠心独运地揭示出为国事“看取剑横腰”的大义。语言虽直,却不失欢宕流转,意到笔随,洒脱自然。
诗中刻画了“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出入于塞外的将军形象,即使“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期”,“万里配长陉,连年惯野营”周遭环境异常恶劣,也难泯报国之志,“入群来拣马,抛伴去擒生”,“间看行远近,西去受降城”大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折服。而这种“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渴望建功立业“俱怀逸兴壮思飞”之感,又独非诗中“将军”所愿,亦是张祜梦寐以求、魂牵梦绕立功边塞的最大愿望,其诗中分明有一个手持刀枪出入敌阵,渴望建功立业的“我”的身影。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张祜此类边塞乐府诗中,感受到隐藏在诗歌文本之后,一个对边境局势极端关切,满腔热忱的爱国者的形象。

作者简介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本文由'漆雕香彤'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