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离狐县

离狐县

西汉(约公元前200年左右)始置离狐县,在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至唐天宝元年(724年)改为南华县,断续存在约940年,涉及菏泽市东明县和牡丹区。《太平寰宇记》和《元和郡县誌》均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离狐县别名:南华县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曹州、济阴郡地理位置: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境内着名景点:庄子南华观朝代:汉(公元前200年左右)存在时间:约940年名人:李勣(又名徐茂公、徐世积)

历史沿革

约于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置离狐县, 时属东郡(郡治濮阳,在今河南省濮阳)。
王莽改名瑞狐。东汉复名离狐,改属济阴郡。
三国魏于离狐置郡。《元和郡县图志》说:“《魏书》李典从太祖迁离狐太守。然则魏时离狐,郡也。”《续山东考古录》说,后汉末离狐曾置郡,“县当属之,旋省。”
晋不变,仍以离狐县属济阴郡(郡治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
南北朝时,北魏移离狐县治于今牡丹区李村镇李庄村,属西兖州济阴郡。
南朝宋于单父城(今山东菏泽市单县)又侨置离狐县,属北济阴郡,后废置。
北魏至北周离狐县属曹州(今菏泽市牡丹区)。隋改属滑州东郡(郡治在今河南省滑县)。
唐复属曹州,至唐天宝元年(724年)玄宗李隆基以名之不祥,而又为庄周在此地(漆园)写《南华经》,故改名为南华县。

历史名人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鬚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政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本文由'营雪珊'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